Page 51 - 明初 宁献王朱权制 “飞瀑连珠”琴
P. 51

虽是「耳谈」,但结合朱权及其子孙热烈求道的种种事迹,或不为无故,况且还牵连

                                                茅山道士山中宰相陶弘景故事。虽然「四壁絪缊袅动」是做不到的,但或许还有其他
                                                办法救场。既有「云斋」之号,略作变异为「云庵道人」,也不无顺理成章之慨。




                                                况且这床“飞瀑连珠”,腹款还有“亲造中和琴”语。以“中和”言琴并不罕见,但基本都
                                                是观念的表达。此处所谓“中和琴”,则指向琴器。而《神奇秘谱》朱权自序之后,赫

                                                然钤有“中和琴室”阳文方印。因而就此款内容而言,尽管确乎没有宁王府的署签印信,

                                                但“皇明宗室”、“云庵道人”、“中和琴”三个要素相交合,却不能不指向朱权本人。



                                                琴器腹款,惯例或书或刻于池内两侧,极少置于纳音之上。就笔者前之所见,在纳音

       明《神奇秘谱》(1425 年)                          书刻者多是伪款。然凡事究难一概而论,此琴纳音腹款如系后世伪造,其不可解者数端:
       宁王朱权纂集刊印

                                                一是琴背原无一字铭刻,若后人冒充宁王琴,则当亦见过益王琴甚至潞王琴。益、潞

                                                均有成套铭刻,有琴名、琴铭,还有「益藩雅制」或「潞国世传」的大印作为王府标记。

                                                若要作伪,琴背大有可以发挥之处,何不堂皇为之?



                                                二则朱权有大名于后世,其常用标志符号,如「臞仙」,如「涵虚子」,或者称「宁藩」,
                                                乃至称「皇十七子」,无不比难以探寻的「云庵道人」,不可确指的「皇明宗室」,

                                                更加清晰明了。以后世如今视之,其惝恍迷茫,或恰可反证其非伪。整床琴以龙池为

                                                中央,「云庵道人」方印正在全器几何中心,似以此为太极之位。而铭款退居腹内,
                                                或正合抱虚守静之旨吧。



                                                琴名「飞瀑连珠」,是乃藏者认定此琴式为连珠式。有关连珠式,起源甚早。就存世
          「飞瀑连珠」琴项
                                                器物,故宫藏唐「飞泉」琴、汪孟舒旧藏唐「枯木龙吟」琴,安徽博物院藏宋「飞龙」

                                                琴、中国艺术研究院藏宋「轻雷」琴(圆头盖后改)等,多是名器。明以下更无论矣。
                                                该琴式平头,项腰各三起三落,起落均圆转角,有似明珠嵌于琴侧,故得名。连珠式

                                                琴线条多变然不繁缛,制作时取形也不复杂,因而历代琴器形制稳定,是很成功的一

                                                种优秀琴式。



                                                然「飞瀑连珠」琴虽是「连珠」,却有独一无二的特别之处,其在三落三起的中间「落」
                                                处不呈弧形,而取尖角,如此造成上下两「珠」相向靠拢。相对的两侧琴边,其形类

                                                如一组前后对调的花括号,即「 } { 」。


          「飞瀑连珠」琴腰
                                                考察存世琴谱中的琴式图及其说明,涉及连珠式,记载多变而奇怪。大体而言,明初《永

                                                乐琴书集成》(抄本万历十八年《琴书大全》同)中的连珠式图,项作半月形,腰内
                                                收后,重起至琴尾作两连圆形,如从起腰处截出,则极像一葫芦。而万历二十四年《文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