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明初 宁献王朱权制 “飞瀑连珠”琴
P. 47
(《长江文明》2012 年第 1 期)中,正确指出系衡恭王庶四子、高唐郡王朱厚煐(1514—
1583,嘉靖九年 [1530] 册封)物。惟「藏」者,或系定做,未必有成批量斫制。又笔者
应河南沁阳朱载堉纪念馆馆长梁丽红之邀,2019 年 8 月同赴甘肃省博物馆,鉴定其收藏
有一床朱载堉斫制琴确真无疑,体制特殊,而且可能当时有成套制作。
自然,朱厚煐是郡王。而朱载堉推辞王位,只是「周世子」。明代亲王中,今所知斫琴者,
确如时百所言,仅有宁、衡、益、潞四府。而存世量之多寡,也确是益、潞多见,而宁、
衡罕觏。
所谓「潞琴最多,益次之」,实则很难说哪个存世量更大。杨时百之所以有此印象,盖
潞王琴虽时代最晚,却是伪器极伙,尤其清代前期的伪作。就中的缘由,有琴器器型特
殊的原因,也更有潞王自身经历的因素。潞王只传有两代,第一代潞王朱翊镠(1568―
1614)系明穆宗朱载坖第四子,万历同母弟,隆庆四年(1570)受封,万历十七年(1589)
就藩河南卫辉府。其薨后四年,三子朱常淓(1608—1646)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袭
封。崇祯十七年(1644)二月二日闯军刘芳亮部进犯卫辉,十九日常淓弃城出逃。而弘
光元年(1645)朱由崧南京登基仅八个月就为清军所捕,在杭州的朱常淓受命「监国」,
甚至有大臣建议他即位称帝,但他还是选择开城投降,翌年被杀。也由于这诸多经历,
明崇祯 高罗佩藏「中和」潞王琴 朱常淓在清初拥有很高的知名度,这是潞王琴伪器常见的原因。
北京保利 2021 年春拍,Lot5187,
成交价 RMB:6,095,000 元
所谓「潞王琴」,即是朱常淓的设计产物。常淓善书画,喜琴奕,编有琴谱《古音正宗》
和棋谱《万汇仙机》。不过据说他「指甲可长六七寸,以竹筒护之」,(李清《南渡录》
卷五)如此也无法弹琴。《古音正宗》刊刻于崇祯七年(1634),收有 「中和琴式」,
并「论」曰:「是制也,额起八棱,以按八节。腰起四棱,以按四时。龙池上圆,凤沼
下方,以按天圆地方。琴尾作环云,托尾作双星,以按景星庆云。乃成天象,名曰中和。」
潞王琴琴式统一,铭刻亦固定。池上琴名一律是隶书「中和」。池下刻五言绝句:「月
印长江水,风微滴露清。会到无声处,方知太古情。」署款「敬一主人」。再下「潞国
世传」篆书方形大印。圆龙池内环刻「大明崇祯某某岁潞国制某某号」,盖所斫琴均编
号发行。沈兴顺《弦外杂录·潞王琴》(《古琴纪事图录》,台北国立乐团 2000 年)最
先据此判断真伪、推断数量。结合笔者闻见,可知制作始于崇祯六年癸酉(1633),最
晚应在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因甲申年初他即弃城南逃,故不会有崇祯十七年的制作。
如此前后计十一年,总数应在三百床上下。
益王琴亦较常见,而衡王琴极罕。实则初代益王和衡王是同年生的皇子,益端王朱佑槟
「天风环佩」仲尼式益王琴 (1479—1539)系成化第六子,衡恭王朱佑楎(1479—1538)为成化第七子,二人同在
故宫博物院藏
成化二十三年(1487)弘治即位时受封。益王封地江西建昌府,衡王封地山东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