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明初 宁献王朱权制 “飞瀑连珠”琴
P. 55
三
「飞瀑连珠」琴的递传,早期并无消息。惟赖琴背款刻,留下了晚近的流徙线索。琴背
原无刻铭,为后之藏家提供了充足的篇幅空间,以是题识累累。分辨之,有前后两位藏
家文字,可依次还原得琴情况。
先行的施刻,以龙池为中心,分布上下左右,是经过设计的成套文字。依序分别是池右、
池上、池下、池左。池右刻楷书琴名「飞瀑连珠」。池上行书七言诗:「默默拙庵不解禅,
茫茫世味莫逢源,一生和我惟琴韵,百事输人岂语言。」署款「李氏拙庵识」,其下圆印「心
摹」、方印「手追」。
池下楷书:「康熙又壬寅年,余遇此琴于尘垢中。扣之其声铿然,知为臞仙所制,乃一良材,
不禁慨然。竟以轻价得归,重为修理。一弹再鼓之余,恍如知己谈心,亦生平一快事也。」
署款「襄平拙庵再识」,钤「简」「之」方连珠印。池左大印两方,为后刻填漆所埋。
然尚可辨系两方大印,即「李氏珍藏」圆印与「拙庵真赏」方印。
这种满刻的方式,其实显得比较外行。而且一般琴背铭刻,琴名在龙池上,大印在龙池
下,左右琴铭。此琴却将上下挪为右左,也违体例。不过这套铭刻,也因为内容堆迭较多,
留下了比较完整的场景资料。
现将有效信息提取如下:琴主李姓,字简之,号拙庵,襄平即今辽宁辽阳市。得琴时间系「康
熙又壬寅年」,即康熙六十一年(1722)。其「知为臞仙所制」,显然是因为看到腹款,
「灵发」列子式琴 推测「皇明宗室云庵道人」即朱权。并判断此琴琴式为「连珠」。「飞瀑连珠」琴名,
李拙庵旧藏 夏莲居旧藏
即这位「拙庵」因此所起,「飞瀑」应得于他鼓奏时的感觉。
辽宁省博物馆藏有一床伪潞王琴,腹款编号为「第捌号」。2013 年 5 月笔者携林晨、董
建国二君东北考察琴器时,即断为伪器。据介绍系因其编号靠前,而被定为一级品。此
琴固是中和琴式,然八宝灰胎、铭刻细节俱漏马脚,盖清初所为。不数年见么乃亮《辽
宁省博物馆藏潞王琴考辨》(《文物天地》2016 年第 7 期),所论甚是全面。该器除原
刻乃仿刻潞王琴琴名、五言诗、大印以外,尚有后刻的藏者题识,见于龙池左右两侧。
右侧隶书题记:「玉振金声,追风继雅。河山已非,清音自写。襄平李廷栋坦园识。」
左侧 「李氏家藏」圆印、「拙庵真赏」方印。两印与「飞瀑连珠」琴上为漆所掩的两印
一致,且有「襄平」「李氏」「拙庵」等信息,因知拙庵名廷栋,另有别号「坦园」。
又夏莲居旧藏「灵发」中和式琴,铭刻题记署款「襄平李廷栋再识」,并「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