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明初 宁献王朱权制 “飞瀑连珠”琴
P. 46

华阳顾氏递传明初「飞瀑连珠」


          臞仙琴样连珠式琴

          —概及明「宁衡益潞」王府斫琴








                                                                                  王风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一


          明代朱氏皇族,琴风甚盛,且延续始终。至少一半皇帝,如永乐、宣德、正统、成化、弘治、

          崇祯,均有亲自操缦的史料记录。嘉靖时徽藩所云「浙操徐门」和「江操刘门」,是从

          元代延伸数代而来的两大琴族。过程中「徐门」之第五、六代惟谦、守真,系永乐、洪熙、
          宣德琴师。其后天顺朝,从江南取惟谦弟、惟震之弟子张助,入宫授太监琴,进而有成化、

          弘治朝之萧敬、戴义,又传黄献等,并于嘉靖时成《梧冈琴谱》。其后宫中琴虽与「徐门」

          脱离关系,但仍有万历时御马监太监张进朝师事河南崔小桐,刊刻《玉梧琴谱》。郝宁、
          王定安师事浙江沈音,刊刻《藏春坞琴谱》。直至崇祯时,所谓「绍兴琴派」的尹尔韬

          还与皇帝有着琴上往还。



          上崇下效,多如牛毛的王侯,附庸此风雅者自不会少。以「刘门」为例,虽然不为御用,

          然其第二、三代仲礼、克诚,洪武时曾授朱元璋十二子湘王朱柏琴。第五代刘溥,成化
          时授朱元璋十三子代王朱桂之分支山阴王朱仕堸琴。第六代刘文瑞,弘治初受聘永康侯

          西席,或许授琴也是工作之一。此类事,可谓不一而足。



          也因此,明代除类于唐宋制度的宫中制器,如存世宪宗、孝宗御制琴外,尚有一特殊琴

          器门类,即各王府的斫琴,今所见多有。坊间盛言所谓「四王琴」,腾于众口,以为流
          传绵远。实则此说起源甚晚,见于民国年间大琴学家杨时百《琴学丛书》卷八「琴话卷四」:



              明宁、衡、益、潞四王皆能琴。潞琴最多,益次之,宁、衡最少。




          实则明代藩王府,斫琴者应不在此数。如重庆三峡博物馆藏 「一天秋」仲尼式琴,腹款「万
          历二年仲春,高唐王忠庵藏」,严晓星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琴「一天秋」款识小考》                                         杨时百《琴学丛书》卷八「琴话卷四」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