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中国嘉德2022年秋拍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夜场
P. 50

th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夜场    20  CENTURY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沧海一“粟”


                                ——海派书画名家刘海粟艺术风格年鉴




            0世纪初,中国社会刚从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中走出,大批的知                       大师的画作一并展示,使他成为在法国沙龙画展史上参展的第一位
          2识分子试图从欧洲寻求强国之道,在科学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有                        中国人。
          人“西天取经”后又归国践行,刘海粟就是这样一位先驱。他是
          中国新兴美术的拓荒者,是中国新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叱                        在二三十年代的刘海粟早期的油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在学习后期
          咤风云的一生已经紧紧地与中国近代美术史连在了一起。                           印象主义的同时,也结合了中国书法和传统写意绘画的精髓。而随
                                                              着20世纪50年代之后对黄山的大量写生,刘海粟油画创作达到成熟
          一、1896年-1928年:海上风云人物                                的阶段,曾经困扰他的“传统程式”,也因为“师法自然”而获得
                                                              了自由——他画面中对象的“形”被打散,各种长短、粗细、形质
          1896年,刘海粟生于江苏常州武进县。1909年,14岁的刘海粟经                   不同的中锋线条像坚强有力的音符组成了画面的交响,更具有浓烈
          介绍,正式来到画家周湘在上海创办的布景画传习所学画,同时                        的中国气派。
          亦从一些购自西文书店的原版画册中吸取养料,这也奠定了他之
          后“接轨东西”的油画技法基础。                                     三、1957年-1975年:变动时局下的蛰伏


          三年后,17岁的刘海粟为逃婚而再次来到上海,并与张聿光、鸟                       1957年开始,时局的变幻加上身体问题,刘海粟几经起伏,进入一
          始光等画友创办了上海图画美术院(即后来的上海美专)。在之                        段前所未有的艰难岁月,油画创作机会较之以往减少。但梅花香自
          后办学的十多年间,刘海粟在上海这座当时中国文化艺术新思想                        苦寒来,向来无畏命运挑战的刘海粟却在1957年至1966年间卯足劲
          最活跃的大都市,开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之先河,率先在课堂上使                        道充分施展,创作了许多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油画作品。
          用人体模特写生,推行男女同校,实行外出写生等等。但这在社
          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刘海粟据理力争,却依旧遭受社会保守实力                        从民国闯荡开路人,到新时代的一分子,刘海粟的目光和画作也由个
          的严惩,只得于1927年流亡日本。                                   人的天地转向广阔的社会,其中填充着生活的密度感,并达到一种精
                                                              神上的张力。此时期的作品蕴含了艺术家确立艺术信仰与社会历史流
          在这段时间中,刘海粟尤为推崇当时作为“新艺术”的塞尚、高                        变之间的觉悟,也是艺术语言达到成熟与独立之时的一种特有表达,
          更为代表的后印象派绘画,在他看来,“西方艺术是以印象派为                        并为其晚年开创了中国泼墨泼彩山水画先河做了重要的铺垫。
          分水岭,而后期印象主义是过桥后开辟的新途径”。正是这样的
          选择,决定了刘海粟的油画创作中对风景的偏爱,以及对写生的                        四、1976年-1994年:以中融西,暮年变法
          看重。精深的书法“功夫”也贯穿刘海粟一生,其钢筋铁骨的线
                                                              1975年,80岁的刘海粟终于遇上了最好的时光,党和政府给了他各
          质,使他的绘画真正达到了“写”的高度。
                                                              种荣誉与厚待,他四处写生、讲学、展览,“十上黄山”的事迹更
          二、1929年-1957年:远洋的“东方艺坛之狮”                           是他晚年的华彩乐章。

          1929年,蔡元培推举刘海粟为特约撰述员去欧洲诸国考察艺术。                      面对风光万千的松石云海,刘海粟实现了可贵的暮年变法,用“泼
          他在面对西欧文化时,既不盲目崇洋,也没有固步自封,而是智                        墨泼彩法”为黄山写照,获得了海内外美术界的高度赞誉。在1982
          慧地发现并指出:当代艺术的许多理念是与中国古代的画论相印                        年九上和1988年十上黄山期间,刘海粟不单画了大量的国画,而且
          相随殊途同归的。凭借着对于艺术超乎寻常的领悟能力,刘海粟                        兴致盎然地画了不少油画,又一次在人生暮年展示了中西合璧、各
          在欧游前所作的《前门》,就能成功入选巴黎秋季沙龙,与世界                        臻其美的大师风采。







          中国嘉德    CHINA GUARDIAN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