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9 - 饕餮——中国古代重要书画专场
P. 89
杨文骢 苇岸孤舟
YANG WENCONG A BOAT BESIDE THE REED
杨文聪(1596-1646),字龙友,号山子。其少年、青年时期是在贵阳度过的。28岁“徙居
金陵”后,遂成了“诗、书、画”三绝的名士,被誉为书画“金陵九子”、诗坛“崇祯
八大家”之一。后坚持抗清被俘不屈殉国,时年50岁。杨文聪一生主要的贡献,流传后
世的,是他的诗、书、画,其画“名噪大江南北”,其诗“为吾黔一代诗宗”。
杨文聪是明末画坛著名的山水画家,三百年来,为人所称赞。董其昌对杨文聪诗画集
《山水移》有极高的评价,认为其画风“有宋词人之骨力去其结,有元人之风韵去其
佻”。好友陈继儒则誉之为“气吞古人”,可与董其昌媲美。画家秦懋德也认为得画坛
之中三昧者,“必推龙友与华亭董宗伯,并驱中原....”。
杨文聪本幅《苇岸孤舟图》轴,214厘米乘以70.5厘米,图绘坡边茅亭,数株大树矗立,
岸边芦苇数丛,中景芦苇丛中一渔翁乘孤舟顺风而行,似世间隐者,随风飘荡,躲避世
道。远处隐约高山,用淡墨钩染,整幅有元四家倪瓒的构图,又有明代董其昌的笔墨,
是杨文聪汇集前贤笔墨于一体的作品。画家自题“银云如练翦空江,山翠凝酥入晓窗。
有约提壶从此去,斜阳同泛木兰艭。”诗与画面意境相合,表现了作者善于捕捉自然之
景的能力。画面中的渔翁,随风飘荡的孤舟,以及远处隐约的高山,都反映了杨文聪对
于远离尘嚣、追求自由生活的向往。他将自己的这种向往融入到作品中,使得观者在欣
赏画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内心的世界。
杨文聪画山水,在到金陵前,就已具备了一定水平。随父出游和他自己到处游历,眼界
开阔,学会了用笔墨表现形体的“写生”习惯,还慢慢养成了心脑记忆,以“抒写胸中
逸气”。他自幼有深厚的书法功底,而书法与绘画是相通的,用笔、用墨及点画,布局
与风韵神味,各种艺术处理之法都一样。徒居金陵后,得到了较好的学习承继古人传统
技法的条件,对其画技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洗涤了以前不入道的一些技法。
杨文聪书画有继承、有发展,师古不泥古,继承不丢古。杨文聪在这点上是掌握得很好
的,尊师不忘师,其书画又很有自己的面貌。所以杨文聪很得董其昌的器重,又受到同
辈人的尊崇,原因就在此。结识董其昌,是他画技得以成熟的关键。杨文聪真心诚意地
尊董其昌为师,董其昌对杨文聪也青睐、器重,向他传授了不少传统技法,讲了不少画
理。董其昌高雅清秀,杨文聪得到不少真传。
另本幅出版于大正十一年(1922)东华堂发行《***名画集》第一编P4,早年流传日
本,今有幸回国,是不可多得的杨文聪山水精品力作。
杨文骢 苇岸孤舟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