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6 - 中国书画夜场
P. 146
我知道陳老比較早。他最早的著作((圖案法A、B、C》,當時是我很感興趣的讀物之一。特別是陳老為《東方
雜誌》、《文學月報》……所設計的封面,優美清新,獨具風格,最為讀者所愛好。「圖案家陳之佛」我已經不勝
響往的了。1933年,我去東京經過南京,在徐悲鴻先生的宴會上和陳老第一次見了面,從匆遽的接觸中,陳老給我
的印象是和藹、謙虛,令人肅然起敬。由於我對於圖合影案頗有興趣,並準備在東京化一定的時間學習它,而陳老
是這方面的前輩,也就更覺得陳老容易接近了。1935年9月,我回到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書,從這個時候起,我
們在一塊兒工作,直到解放後1 9 5 8年陳老擔任南京藝專(後改院)副校長止,整整廿四年,我們從沒有離開過一個
系。若是從工作地區來看,陳老擔任副校長以後,我們還是在一起的。相處近三十年,不能說是一個短時間。
就我們兩個人說,陳老雖然大我幾歲,而大致可以說是從青年時代相識直到不知老之已至。尤其是抗日戰爭時期
在四川重慶的那幾年,我們的心情都差不多,頗有共患難同命運之慨。因而我們更接近了,彼此嘹然,無話不說。
—傅抱石《憶陳之佛同志》
1942年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歡迎徐悲鴻返校合影。前排包括 傅抱石在重慶與豐子愷、陳之佛等合影左一豐子愷 左二傅抱石 左三陳之佛
吳作人(左三)、傅抱石(左四)、呂斯百(左五)、黃君
璧(左六)、陳之佛(左八)及徐悲鴻(左九)
20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時局動蕩,許多畫家相繼入川避戰,當中最著名的包括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及杭州藝
術專科學校的眾多師生,如傅抱石、陳之佛、徐悲鴻、林風眠、李可染、趙少昂、張書旗及黃君璧等。他們相互交
流切磋,討論中國藝術的未來,更會互贈作品、互相交流,共同促進藝術發展。
從傅抱石的回憶文章里我們可以大體看到兩位大師相識相知的過往。兩人志趣相投,既是同事又是好友,相
處近三十年,兩人相互敬重,藝術上也相互推崇。傅抱石曾為陳之佛刻「雪翁」、「雪翁畫記」、「心即是佛」、
「養真」等朱文印,被陳之佛作為常用印。在重慶時期,傅抱石常攜帶自己的中國畫作品去陳之佛稱之為「流憩
廬」的家中研討,陳之佛會為其提出一些中肯意見和建議。二人真摯的友誼一直維持到1962年陳之佛病逝。
據陳之佛家屬回憶,每逢畫界的朋友舉辦畫展,陳之佛總會購買收藏,以作為對畫展的支持。同時,也有一些
繪畫界的朋友不時向他贈送繪畫作品以表達彼此的友誼。這樣,也有一些作品成為陳之佛自己的收藏。1956年9月曾
在江蘇省美術館舉辦「陳之佛收藏名家作品展覽」展出其收藏之藏品,因年代久遠未留下相關展品目錄。
2018年北京保利春季拍賣會上,曾幸得陳之佛家屬信任,委託拍賣傅抱石《洗硯圖》,不負重托以1725萬成
交。此次,陳氏後人再以《崇山覓隱》相付,望覓知音。
1943年是傅抱石佳作層出的一年,他先後在重慶和成都舉辦個展,著名的《洗手圖》、《觀畫圖》、《湘夫
人》、《竹林七賢》、《游華陽山圖》、《夏山圖》、《巴山夜雨》等,皆出於此年。《崇山覓隱》作於十二月,
應是該年的收尾佳制,由陳氏家族庋藏多年,從未公衆於世。陳之佛住處離中央大學較近,家中來往的同事、友人
甚多,傅抱石是家中常客。在《傅抱石年譜》(增補卷)中記載1987年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會中曾出現的《松下高 《敬此為壽》圖是傅抱
石 為 祝 賀 陳 之 佛 先 生
士圖》落款「癸未十二月朔,寫於重慶沙坪壩雪翁流憩廬」同爲癸未十二月傅抱石作於陳之佛重慶家中。 五十華誕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