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9 - 中国书画夜场
P. 149

此幅《崇山覓隱》作於1943年,是陳之佛舊
       藏,闊遠山水與松下高士組成整個畫面。「尋隱」
       是根據唐詩而生成的創作主題,文人往往借「尋
       隱」來寄託自身的山水之好,進而尋求心靈的超脫
       境界,在傳統山水畫中亦為常見之畫題。觀此幅
       《崇山覓隱》,畫家將畫面的絕大部分面積留給了
       繚繞而生的遠山與叢樹,墨濃處有磅礡密集之感,
       淡筆間袒露清逸之趣,使現實中的蜀山煙雲與理想
       中隱居的群山產生疊合。又於松樹叢生處、高崖邊
       峭間安置點景人物、屋閣,頗具古意的三組人物,
       為群巒茂林更添清遠之想。細觀閣中窗前對談的兩
       人,一著白袍,一著藍衣,將「尋隱」的主題附加
       了幽深高曠的情致。
                                       —張鵬













          此幅《崇山覓隱》是抱石先生入蜀五載創作
       巔峰期之代表作。此圖為全景式構圖,氣勢撼人構
       圖飽滿。高聳幽深的山巒撲面而來,遠山以淡墨、
       石青寫出,設色極淡,赭色渲染山體,薄染幾筆石
       青,重以情態,遠山在留白及渲染處理下顯得深遽
       朦化。中景山頂平台寫一亭閣隱於林間,藍衣高士
       側身與白衣高士相談。人物大小如須彌芥子,眉眼
       稍作點染,便使形神俱出。近處山體輪廓及山間的
       松樹以破筆散鋒為之,山石用淡赭石渲染,或輔以
       墨青色復染,山體顯得堅挺而蒼潤。用重墨畫出的
       松枝,墨青渲染,色墨的氛盧使得松樹更為蒼鬱,
       卻沒有焦厚之感。近景松樹挺拔,樹下點景人物兩
       組,一組寫青衣策杖高士與粉衣高士相攜而行,顧
       盼而語;一組寫赭衣高士袖手而立側身與藍衣高士
       交談,後面紫衣侍從抱酒罈相隨。四位高士神態、
       形貌不一,卻皆有清爽的文人氣質,與詩意的山水
       相契合;三組點景高士均以細筆寫成,筆線精謹,
       神情幽淡,頗有高古之意,描述出文人縱情山水
       間以釋心懷的意象。這是明代文人熱衷築園卜居的
       文人生活,他們置身於閒曠之野,欲娛情於山水之
       間,而對於傅抱石而言,這樣的文人高士點景人物
       也正應和了文人在動蕩年代更希冀有一個和平、安
       靜之所,是逃避現實的沈吟。

          圖中,傅氏以濃墨、渲染諸法,將水、墨、彩
       融合一體,達到蓊郁淋灕、氣勢磅礡的效果,表現
       出巴蜀山水之蒼茫厚重的特質,景象雄奇蒼秀,元
       氣淋灕。


                                                                                      2536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