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3 - 中国书画夜场
P. 173
四川青城山上清宮石刻:張大千《花蕊夫人》
考證張大千現存的古裝仕女畫,我們發現有一幅的仕女形象與本幅極
其相似,為大千1944年在青城山上清宮為道觀所作《團扇閒情》,端莊嫻
靜,亭亭玉立,右手拈折枝芙蓉花,與其「花蕊」名相呼應,為大千先生
的得意之作,後被刻於碑石,刻石現存於青城山上清宮文武殿。團扇閒情
生於在五代十國時期,為後蜀孟昶妃,四川青城人,據宋人吳曾《能改齋
漫錄》卷十六記載「徐匡璋納女於孟昶,拜貴妃,別號團扇閒情。意花不
足擬其色,似花蕊翻輕也。又升號慧妃,以之為號,言其性也」說的是她
容貌其姿容美麗,故稱「團扇閒情」。其宮詞描寫的生活場景極為豐富,
用語以濃艷為主,但也偶有清新樸實之作。
「腕下偏多美婦人」:張大千《團扇閒情》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張大千與家人們在青城山上清宮 上清宮石刻,張大千作《花蕊夫人》
《團扇閒情》畫面作一高貴仕女,亭亭玉立,頭微微向右肩低垂,雙 本幅《團扇閒情》鮮明體現了張大千自敦煌臨摹歸來後人物畫風的重
眸微睜,閉緊櫻桃小口,全身穿華麗服飾,右臂藏於身後,左臂抬起,手 要轉變,在造型上取的是盛唐壁畫人物雍容豐腴的特徵,人物姿態優雅,
握竹柄紈扇。黑髮盤結高髻,置飛鳳花簪,發黑如絲絨,是以突顯人物神 發絲清晰可見,線條流暢精細,設色明顯地受佛教造像及藻井圖案的影
采專用於仕女眼睛和頭髮的檳榔墨所染,與石青塗染、復以金線勾勒的鳳 響。開相的妙曼,線條的端穆,格調的清雅,皆為前人所未能夢見,一洗
冠,形成強烈的地比。兩側發簪,發尾以紅色絲帶固定。細筆勾勒出服飾 近世流滑孱弱之習氣。
及衣紋,一絲不苟的描畫出胸襟、袖口、腰部、裙服的圖案花紋,細格紗
裙的紋理刻畫更是一絕,戴白色玉佩,落於胸襟處,玉佩後系紅色絲帶,
纏繞於腰間的絲帶,打成蝴蝶結,並自然垂於膝蓋下,以石青、石綠色平
塗,裙擺邊緣亦是以石青石綠來表現。腕部的手釧,勾線及設色亦是十分
用心。手勢的刻畫,更是十分精彩,顯示著敦煌壁畫因素。櫻唇、發帶、
玉佩絲帶等處用極少量的厚重朱砂敷色,腰帶、裙擺、扇子等處以厚薄不
同石青、石綠進行平塗,要而不繁,艷而不俗,畫面更顯亮麗明快。
張大千《理妝圖》 張大千《紈扇仕女》 張大千《拈花仕女圖》
122.5×45 cm 1949年作 115.5×47.2 cm 1949年作 112×44 cm 1954年作
2018秋Lot0147 北京2011春lot1316 香港2010春Lot921
成交價:RMB 17,250,000 成交價:RMB 17,250,000 成交價: HKD 14,100,000 Lot2547 張大千 團扇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