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2 - 中国书画夜场
P. 172
2547 張大千 1899-1983 團扇閒情
「寫於濠鏡」的《團扇閒情》:張大千1949年
旅居澳門時所繪
本幅作於「濠鏡」,濠鏡為澳門的舊稱,因澳門以前是個小漁村,它
的本名為濠鏡或濠鏡澳,因為當時泊口可稱為「澳」,所以稱「澳門」。
澳門及其附近盛產蠔(即牡蠣),因此後人把這個名稱改為較文雅的「濠
鏡」。清乾隆年間出版的《澳門紀略》中說:「濠鏡之名,著於《明
史》。東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灣,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灣,
規圓如鏡,故曰濠鏡。」從這個名稱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鏡、鏡海等一
連串澳門的別名。
張大千在1949年初在香港舉辦畫展後,應澳門富商蔡克庭之邀,偕四
夫人徐雯波及部分家人一起到澳門做客,在澳門一住三個半月。蔡克庭是
鏡湖醫院慈善會值理,蔡家位於澳門郵政總局後面,羅結地巷與大堂街的
交界處,當年大堂街18號,當地人稱為「蔡家大宅」中式院落(八十年代
初被拆建為永基大廈)。大千居士一家住在蔡家大宅樓下右前客房,主
人還在大客廳中佈置了畫室,把兩張八仙桌拼成一個大畫案,供張大千作
畫。為了感謝蔡家的盛情款待,張大千離開澳門時將《唐人秋獵圖》贈與
蔡克庭,《團扇閒情》應是張大千1949年居澳門蔡克庭家中所做。
陶淵明《閒情賦》與張大千「古典美人」
《團扇閒情》 畫面上部題寫一段文字,取自著名詩人東晉陶淵明的奇
篇《閒情賦》中「十願」一句「願在竹而為扇,含淒飆於柔握。悲白露之
晨零,顧襟袖以緬邈。」《閒情賦》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的賦作。這
是陶淵明作品中無論風格還是思想內容都很獨特的一篇,不僅一反陶淵明
一向的風格,而且所表現的思想內容也不同於陶集中的其他作品。此賦描
寫了一位作者日夜懸想的絕色佳人,作者幻想與她日夜相處,形影不離,
1949年,澳門郵政局大樓,其後面為當地富商蔡克庭大宅,張 張大千《唐人秋獵圖》 甚至想變成各種器物,附著在這位美人身上。全賦沿用比興手法,情思繚
大千在澳門期間的住地 北京保利2013秋Lot1678
成交價: RMB 42,550,000 繞,逐層生發,詞藻華麗,變化自然,既寫出美女的姿色,又寫出了美人
良好的品德和崇高的志趣,因此獲得後人「如奇峰突起,秀出天外,詞採
陶淵明《閒情賦》節錄 華茂,超越前哲」的高度評價。
願在衣而為領,承華首之余芳; 風流倜儻的張大千,對於世間「美人」的愛慕追求,一生中結識多
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
位紅粉佳人知己,過門的「四個太太」,曾慶蓉、黃凝素、楊宛君、徐雯
願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
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 波,情誼頗深的朝鮮族池春紅、李秋君、山田喜美子……「愛美之心,人
願在發而為澤,刷玄鬢於頹肩; 皆有之」,大千更通過畫筆來表現心中的「美人」形象,正如傅申先生
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而枯煎!
認為「大千先生是一位唯美主義者,他當然懂得欣賞人間的各色美女,所
願在眉而為黛,隨瞻視以閒揚;
悲脂粉之尚鮮,或取毀於華妝! 以,即使畫古裝的仕女,也經過他理想化、美化後才入畫,而非紙上模擬古
願在莞而為席,安弱體於三秋; 畫中的仕女」。對於陶淵明奇文《閒情賦》,張大千十分熟稔,正所謂「詩
悲文茵之代御,方經年而見求!
為心畫、畫為心聲」,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他便以「願在竹而為扇」為
願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
悲行止之有節,空委棄於床前! 畫題繪制仕女畫。此外,大千仕女畫中諸多得意之作,都會鈐印「摩登戒
願在晝而為影,常依形而西東; 體」。此印既表示摩登伽女為絕世美女,系佛門弟子戒之在色之對象;又與
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而不同!
新奇時髦美女的意思暗合,從印文含義不難體會出張氏畫美女時的用心。由
願在夜而為燭,照玉容於兩楹;
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 此可知,《團扇閒情》 畫中的古裝仕女,不僅是張大千心中「絕色佳人」,
願在竹而為扇,含淒飆於柔握; 畫家並借陶淵明的詩文,通過詩情和畫意相互呼應,進而契合中國傳統文藝
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以緬邈!
的最高標準,呈獻著中國「古典美人」正統的形象氣質。
張大千《願在竹而為扇》1933年作 願在木而為桐,作膝上之鳴琴;
悲樂極以哀來,終推我而輟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