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0 - 中国书画夜场
P. 170

2546







               傅抱石  1904-1965  水面奇容最不同

               Fu Baoshi  Admiring Scenery

               鏡心  設色紙本
               mounted; ink and color on paper


                 ×   cm.      / ×    /  in.  约 . 平尺
               RMB: 1,200,000-1,500,000

               【題識】水面奇容最不同。新喻傅抱石制於重慶西郊。

               【印文】傅、抱石齋印
               【題跋】閒倚沙岡頭,長嘯時仰俯。風帆自往來,江流淘今古。渺渺白雲山,悠悠芳草浦。我願淨六根,一與
                      斯人伍。抗戰勝利後第一七七紀念日,用臧題於朔方寓邸。印文:用臧之印

               【展覽】「中國近現代書畫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三)」,保利藝術博物館,2011年10月。
               【出版】《中國近現代書畫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三)》第222頁,保利藝術博物館,2011年。
               【著錄】《傅抱石年譜》第114-115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來源】香港榮寶齋1992年5月LOT178,香港蘇富比1994年5月LOT1033。






                   1943年4月,傅抱石輾轉重慶,寓居西郊金剛坡後,漸轉向繪畫創作,尤其是再次回到中央大學任教以後,不
               久便進入了繪畫創作的高潮期。

                   此時,他的山水畫,因為受到奇茂多霧的巴山蜀水的影響,愈加蒼莽淋灕;他的人物畫,又因為對於顧愷之和
               石濤的深入研究,而格外具有高古超逸的氣息。四十年代中的五、六年間,傅抱石的具有強烈風格的個人藝術風貌
               形成了,這就是他的頗為愛好者看重的「金剛風韻」。

                   《水面奇容最不同》,作於甲申,即1944年,正是傅抱石居金剛坡的繪畫創作的旺盛時期。傅抱石一生喜愛石
               濤,研究石濤繪畫藝術,把自己的名字也改為「抱石」,他創作有多幅以「石濤」為題材的代表作:《大滌草堂
               園》、《石濤上人像》、《送苦瓜和尚南返》、《仿石濤山水》等等。傅抱石喜歡石濤詩意入畫。1942年,傅抱石
               在《壬午重慶畫展自序》中,介紹自己繪畫題材「第二條路線是構寫前人的詩,將詩的意境,移入畫面。」其中提
               到石濤的一首五絕,「盤礡萬古心,塊石入危坐,青天一明月,孤唱誰能和。」正是此畫畫意。傅抱石在自序中回
               憶以詩歌入畫的經過:「這詩有許多人愛讀,我也愛讀,尤其明瞭石濤環境的人一定更愛這首詩。我曾畫了若干
               次,有兩次的記憶尚新。三月間在中大,有一天宗白華先生到藝術系來,送拙著《大滌子題畫詩跋校補》還我,當
               時他指出這一首,說:‘太好了,我最喜歡,你把它畫出來吧!’我說:‘我也喜歡此詩,將來準備試一試。’第
               三天,我乘滑竿到柏溪分校區上課,從大竹領過了嘉陵江,沿 江邊逶迤起伏的小岡巒前進,距柏溪不遠了,忽見巍
               然塊石,蹲立江濱,向前望去,薄霧冥茫,遠山隱如屏障。我想:若把這塊石作為中心,畫一人危坐向遠山眺望,
               下半作水景,不就是‘苦瓜詩意’嗎?高興!高興!回家後,急忙如法炮製,下午四時許便題印完了……」此幅
               《水面奇容最不同》無疑是作者「曾畫了若干次」中的一幅。《水面奇容最不同》中,傅抱石將塊石置於畫面右下
               方,雖略施淡赭,而仍巍然黝黑,正是月下山石的形貌。石上一高土,仰望著面前空曠無際的水面上的粼粼波濤,
               若有所思,青藍色的月光孤懸空中,斜照在水面上,令水面也反射著清冷的波光。點出詩人與畫者「孤唱誰能和」
               的孤獨,「磅礡萬古」的胸懷。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