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
P. 135

洲源流考》《三通》《皇朝礼器图》《钦定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及纂修《全唐诗》、

                                      监修《高宗仁纯皇帝实录》《高宗御制诗文集》《皇清文颖续编》《授衣广训》《军

                                      器则例》等,这些文化、艺术典籍的修撰,为乾隆帝“文治武功”增添了不少亮色,

                                      也使董诰不但在政坛的影响力方面远超乃父,更成为乾隆末至嘉庆早期“词臣”群
                                      体的领袖人物。

                                           董诰宣力禁垣近四十载,襄赞枢廷,综理部务,虽甚获帝心,屡蒙奖掖,但高

                                      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和繁重的工作,使他身心俱疲。中年后他罹患痰疾,每到冬季其

                                      胸痛气壅,不时举发,痛苦难当,有时甚至无法进食、举步 。嘉庆二十三年(1818),
                                                                                              24
                                      董诰上疏以年老乞休,命以太保大学士致仕,在家支食全俸。同年十月,董诰病剧

                                      而卒,享年七十九岁。嘉庆帝亲临邸第,奠醊恸哭,赐谥“文恭”并御制哀诗,命

                                      刻立于墓侧,诗中“只有文章传子侄,绝无货币置庄田”之句,表达了嘉庆帝对董

                                      氏父子的人品、学识的高度赞誉。可以说是董氏父子受两朝恩遇之隆,罕有伦匹。
                                           董诰通过传统文人的科举正途成为肱骨重臣,国家栋梁,地位远超乃父,但在

                                      艺术上也有独到的成就。其书法宗“二王”,兼及苏轼、米芾、赵孟頫等宋元诸家,

                                      结体宽博匀称,风格典雅端庄,宛若其人,是“馆阁体”典型和代表风格。其书风

                                      受到乾隆的喜爱,并在乾隆暮年奉命代笔。在绘画上,董诰在承续家法并上溯宋元
                                      诸名家,尤以师法黄公望、王蒙、沈周面貌者为精,受到上至皇帝,下至文人士大

                                      夫的推重,是继董邦达、钱维城之后影响较大的“词臣”书画家。其书画作品被《石

                                      渠》著录的有 79 件(套),绘画涵盖了山水、竹石花卉、人物故事等各类题材,其

                                      中尤以山水画最引人瞩目。
                                           作为“词臣”、大学士和军机大臣,董诰不仅能 “日近天颜”,使自己书画方

                                      面的才能受到皇帝的了解和钟爱,宫廷生活和扈从出巡等,也为其书画艺术的精进

                                      提供了最佳的学习条件。在编纂《石渠续编》的工作中,获得了一般文人画家梦寐

                                      难求的对宫廷庋藏书画的大量鉴别、整理、著录的机会,饱览历代名迹,开阔了眼
                                      界,同时,董诰也有更多机会获得御赐的内府名画,如他参加乾隆三十八年(1773)

                                      重华宫茶宴联句时获赐文徵明《古木竹石图》 ,对内府藏画的研读和收藏都为其
                                                                                   25
                                      画艺精进提供了可能。

                                           毫不夸张地说,董邦达、董诰父子的一生的多数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乾、嘉
                                      两代皇帝,其存世书画大多与《栖霞十景图》册一样,是“进呈御览”或“奉敕恭绘”

                                      的“臣”字款作品,用于友朋交游的“文人墨戏”式的创作数量极少。所以,研究
             [24](清)穆彰阿《(嘉庆)
             大清一统志》卷二百八十六,            这类作品,成为解析其书画的风格演变、文人内涵,厘清清代“词臣”书画历史地
             《太傅董文恭公行状》,四             位与艺术价值的重要依据。
             部丛刊续编景旧钞本。
             [25](清)庞元济《虚斋名画
             录》卷八,清宣统乌程庞氏
             上海刻本。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