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9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
P. 129
这就要通过考订《江东撷秀图》合册的具体创作时间来判定。
首先,看作品本幅上乾隆皇帝在乙未初夏(1775)、庚子暮春(1780)的御题
诗及其题写位置,明显是先有图,后御题,可大致推断,董诰此合册的创作不会迟
于乾隆首题的 1775 年。
其次,梳理董诰本人的宦迹,可知乾隆三十九年(1774)夏末,董诰受命为江
3
南乡试正考官 ,这年下半年的多数时间,他往返于北京、南京之间,并圆满完成
了乡试的主考工作,获得了乾隆帝的赞赏,回京后其职位很快又获擢拔,从翰林院
侍读学士成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这对于董诰的仕途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因为,
4
仅仅是作为皇帝身边的文学侍从,承担案牍工作,虽位居清要,但远不如进入六部
担任卿贰可以锻炼从政能力,获得更多展现政治才干并迅速晋升的机会。
其三,《石渠宝笈》著录中,上册御题诗即《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中《题董
诰江宁名胜图十帧》诗,作于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春三月,题此册最末一开“牛
首山”诗后其小字注释云:“此册乃董诰典试江宁回程所图以献者” ,而被编辑于
5
同一卷内的《题董诰栖霞十景册》即下册上御题诗则稍晚,诗后并无小注,创作、
题写时间约与上册相隔一个月,即此年四月末乾隆帝赴畅春园向皇太后问安之后。
综上可判定,《江东撷秀二册》上、下册分别创作于乾隆 1774 年冬、1775 年春。
由于题材、质地、尺寸和作品风格相同,被作者合为一套装裱进献。上册《江宁名
胜图十帧》是董诰在由江宁回京途中所作,而《栖霞十景图》册则极有可能是其回
京后继续绘制,并在 1775 年四月进呈御览并蒙御题的。故此,《栖霞十景图》册属
于“词臣”书画作品的第三类,即作者将简派外任,宦游见闻以书、画形式呈现并
[3](清)庆桂、董诰等修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 进献“睿览”,以邀宠渥的作品。
实录卷九六一,页二五。
乾隆三十九年六月下,命 乾隆帝于庚子(乾隆四十五年,1780)第五次南巡驻跸栖霞时,将随身携带的
董诰为江南乡试正考官,
洗马刘权之为副考官。 董诰此册及明文伯仁《金陵十八景图》,取出,不免勾起前几次游览的记忆,对景
[4](清)庆桂、董诰等修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 赏画,欣然赋诗,是故《栖霞十景图》册上有“十载前游想像同”“重兹书舍万松披”“惬
实录卷九七三,页七。乾 予一十六年心”之句,寄寓了再次遍览栖霞胜景的愉悦之情。有趣的是,或许此时
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下。
[5]《清高宗御制诗集四 董诰就侍奉在乾隆身边,因为,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四十九年南巡途中召试江南诸生,
集》卷七十二。
6
[6]《钦定南巡盛典》卷 董诰与嵇璜、梁国治等人皆为钦命阅卷大臣 ,说明这两次南巡活动董诰皆扈从左右。
七十五,清乾隆文渊阁四 而且,彼时董诰还分别应命绘制创作了另外两幅山水图轴,被乾隆将之与《钦定南
库全书钞本。
7
[7](嘉庆)《重刊江宁 巡盛典》等一同颁赐、留存在了栖霞山“行座” ,由此,亦可见董诰绘画与栖霞胜
府志》卷之十二,清嘉庆
十六年修清光绪六年刊本。 景间之深厚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