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0 - 中国书画夜场
P. 160
2541
林風眠 1900-1991 青花瓷瓶
Lin Fengmian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Vase
鏡心 設色紙本
mounted; ink and color on paper
× cm. / × / in. 约 . 平尺
RMB: 3,000,000-4,000,000
林風眠於杭州玉泉寓所可見不少
瓷器的擺設
【題識】林風眠。
【印文】林風眠印
【展覽】「中國近現代書畫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三)」,保利藝術博物館,2011年10月。
【出版】1.《林風眠繪畫集》第125頁,(台北)歷史博物館,2000年。
2.《中國近現代書畫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三)第239頁,保利藝術博物館,2011年10月。
林風眠對宋代耀州窯瓷器尤為鍾愛。耀州窯的紋飾經常出現在其靜物畫中,遒勁、飄逸的刻瓷線條深深
的影響著林風眠繪畫時線條的運用。1950年代,林風眠在杭州的舊居中收藏了很多瓷器。1964年7至8月,林風
眠、王個簃、朱屺瞻和唐雲,為響應「文藝工作者要深入生活」的號召,專程來到景德鎮體驗生活,參觀訪
問,創作作品。據著名陶瓷藝術家方雲峰之子——方訊先生回憶:在景德鎮期間,這些著名畫家主要做了四
件事:繪瓷作畫、授藝學藝、授課考察和深入瓷廠裡弄參觀學習。這段經歷加上對瓷器的熱愛,使得這些藝
術家經常以瓷入畫和以畫入瓷。林風眠更是如此。
本幅《青花瓷瓶》是一件林風眠以瓷入畫、具有鮮明個人風格的靜物畫。靜物畫是西畫的一種經典樣
式,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西方現代文明擴展而舶來中國。大約在20世紀40年代,林風眠開始了靜物畫的創
作,一直持續到晚年,靜物畫的風格也有所變化。其早年的靜物畫多側重結構與空間的探索,中晚期重視
光、色和平面分隔技巧,而不大強調西方古典繪畫所追求的三維空間感。在靜物作品中,林風眠探索構圖、
色彩、線描與色光的結合;探求水墨與水粉、東方神韻與西方形式的 統一。
是作,可視為林風眠中西融合藝術理念的***詮釋之一。《林風眠繪畫集》(第125頁,(台北)歷 史博
物館,2000年)收錄了這件作品,並命名為「青花瓷瓶」,但從畫中瓷器的器型來看,應為中國傳統的玉 壺
春瓶與歐洲瓷器相結合的變體,其紋飾則與中國耀州窯白底黑彩剔刻的花紋極其相似。為了追求畫面平衡 和
藝術效果,林風眠將各種元素捻柔在一起,自然而又優美。 本幅作品從細節來看,林風眠用筆先勾出靜物的
外形,再用色彩表現其立體造型效果。在畫面的下方安 置了一塊桌布,形成了一條平穩的線,而桌布上兩塊
交錯的襯布既分割了原有的空間,又帶來活潑的動感, 寓動於靜。桌面上的瓶花、瓷瓶和果盤的陳設是以矩
陣構圖來安排的,穩定而有前後空間關係。以窗子為靜 物的背景,窗框無形中又成為穩定畫面的元素之一,
透過窗戶的色彩表現了明顯的光感。畫面中很少留下空 白, 與傳統的中國繪畫明顯拉開了距離。這是他汲取
敦煌壁畫和漢代畫像石構圖的結晶。林風眠認為漢唐藝 術是活生生的,自然而真實,他對漢唐藝術形式的借
耀州窯白底黑彩剔刻蝶戀花小口瓶
鑒使得他的靜物畫有打動人心的效果。 哈佛大學薩克勒博物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