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6 - 中国书画夜场
P. 156
林風眠不是以描繪和表現20世紀中國社會革命和相應的革命意識的藝術家,而是以描繪和表現充滿個性色
彩的20世紀中國人社會心理和生命情感的藝術家。通過他創造的藝術世界,我們感受到真誠、善良和力量,看
到一個本分、執著、堅強純真的靈魂。還可以體驗到一個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明瞭的心靈歷程,一種紛紜變
幻的境況中堅守著的對美好人生的憧憬,一場將民族心理意識與西方文明融合起來以使自身邁向現代的漫長的
精神跋涉。這心靈歷程、美好憧憬和精神跋涉五彩繽紛,又艱難沉重;它始終朝向業已選定的目標移步前奔。
溪水、清風和花香給它歡樂,沙漠、荒丘和獨行又帶給它孤寂。它已習慣以寧靜面對紛亂,有時也不免要撕裂
雲層般的吶喊幾聲。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有幾個畫家能像林風眠的作品這樣,展示一個如此豐富、完整、漫
長、且扣著歷史步伐的精神世界呢 ?
─郎紹君
我作畫時,只想在紙上畫出自己想畫的東西來。我很少對著自然進行創作……我是憑著收集的材料,憑記憶
和技術經驗去作畫的……有許多想不起來的,也許就是無關重要的東西了,我大概就是這樣去概括自然景象的。
─林風眠
龔賢《山水冊》(之一)1675年作 冊頁 水墨紙本 22.2×33.3cm 吳冠中《林》1992年作 鏡心 設色紙本 69×69cm
林風眠從20世紀20年代即開始風景畫的創作,其早期作品不多,具有表現主義的特徵;40年代開始在真實的風
景中尋找素材,進行融匯中西畫法的實驗;50年代是其風景畫的成熟期,運用大量色彩,具有鮮明的形式感。此幅
《風林》接近畫家40年代的風格,此時正是其進行中西畫法探索與調和的重要階段,可以看出明顯的實驗特徵,但
仍然屬於林風眠獨特的、帶有個人體驗和心境的風景,沒有明清文人畫的典型程序,沒有嚴格的佈局和皴法,只是
一個普通的山林小景,彷彿無意掠過的一個片段印象。
《風林》畫幅不大,在方正的構圖中,暮色已至,山林陰暗,樹木為畫面的主體,高大茂盛,密集生長,樹梢
上,遠山露出一角身影,各類物象在局促的空間內層層推遠,虛實相間,造成深遠的空間感。雖然畫面的色調較為
沉重,均以重墨和赭石繪出,但也營造出一些頗具變化的形式,近處山石的走向,樹木的各種形狀,遠山的輪廓,
構成各種直線、曲線的交合,重色調之中的一些點狀或線狀留白也使畫面透氣,這種畫法來自於對西方現代藝術的
借鑒,也來自於傳統的積墨法,滲透了西方藝術的空間構造與畫面張力,亦隱含著中國畫中虛靜簡逸的精神本源。
林風眠筆下的風景畫與中國的傳統山水畫迥異,呈現出中西合璧之境。他在藝術形式上吸取了印象主義、野
獸派、立體主義等西方現代藝術的方法,將空間設置、光色效應、冷暖對比這些塑造方法引入中國畫,創造出一種
「新風景」,在格局與色調上均獨具一格。但是從畫作內涵而言,他強調意境深遠,又情思無盡,實際上更為契合
中國山水畫的內在精神。此幅《風林》便可體現林風眠的藝術觀念,層次分明的空間,寧靜致遠的格調,使人如置
身於真實山水之中,又有著恰當的距離感,這種奇妙的感受來自於西畫與文人畫相互融合的化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