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7 - 中国书画夜场
P. 197
七人五百七十歲,施紫紆朱垂白鬚。
手裡無金莫嗟嘆,樽中有酒且歡娛。
詩吟兩句神還王,酒飲三杯氣尚粗。
巍峨狂歌教禪拍,婆娑醉舞遣孫扶。
天年高過二疏傅,人數多於四皓圖。
除卻三山五天竺,人間此會更應無。
—(唐)白居易
尚齒會是宋代以後近古士大夫文化中的一個流行習俗。這一傳統源起
於宋人對白居易晚年在洛陽雅集活動的模仿,實際上也體現了白居易詩歌
在宋代的影響。
現存的宋人「九老圖」可能都是南宋後的作品,或題曰《洛陽九老
圖》,或曰《會昌九老圖》,更多的以「香山九老圖」為題。對於偏安一
隅的南宋而言,「洛陽九老」會更成了自己追憶的中原文化符號。在這種
情懷下,人們關注的重點是洛陽。而履道坊、普明院就被更有象徵意義的
龍門香山取代了,流行於北宋的「會昌九老圖」「洛陽九老圖」則變成了
「香山九老圖」。 至此, 「香山九老會」開始脫離文本的想象之辭。元
時鄒鉉在《壽親養老新書》卷三論「收畫」「供老人閒玩」一事時,就將
《香山九老》《洛陽耆英》列在一起。可見,在當時《香山九老圖》已成
為壽慶禮品流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