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8 - 中国书画夜场
P. 198

九老,即「香山九老」,又稱「會昌九老」。唐時,白居易、李元
       爽、胡杲、吉玫、劉貞、鄭據、盧貞、張渾、禪僧如滿等九位七十歲以上
       的友人在洛陽龍門東之香山結「九老會」。唐武宗會昌五年(845)三月某
       日,九老在白居易家中聚會,有《九老詩》和《九老圖》傳世。1941年11月
       傅抱石第一次畫《九老圖》,為祝賀郭沫若五秩壽辰而作。1952年11月又作
       大幅,仍是為郭氏賀壽之圖。此幅亦是同題精品。

          觀此幅《九老圖》,圖繪了九位老者、四位侍童於茂林間吟詩屬文的
       場景。傅抱石以「頂天立地」式的構圖將參天古樹貫穿於畫幅首尾,自然
       地將畫面分裁,使空間層次分明,拉開了主次關係。圖中九位老者或立或
       坐,有圍坐於桌前品詩談畫者,有駐足古樹旁凝神遠眺者,有相對侃侃交
       流者,姿態各異。另有四位侍童點綴穿插其間,或研墨或攏發或負酒。雖
       人物較多,但整幅畫作給人以繁而不雜、緊而有序的觀感,意趣洋溢。在
       形象塑造上,該作亦為傅氏人物畫中常見的鶴眼修長、雙眉入鬢之態,貌
       傲岸而氣高古,九老高逸出塵之態躍然紙上。
                                                        —張鵬
























          作為傅抱石最敬重的師長和知己,郭沫若特別喜歡傅抱石繪畫,一生
       為傅抱石畫作題詩近40 首,而傅抱石則專門為郭沫若作畫達20 余幅,足見
       他們之間的友誼之深。
          早在重慶時,傅抱石就贈送郭沫若繪畫佳作《桐蔭讀畫》等。郭沫若
       還專門為此寫過一篇感情真摯的散文《桐蔭論畫》,將之一直懸掛於自己
       的書齋中。1952 年11 月,傅抱石以唐代白居易九老之典故精心創作了《九
       老圖》,祝賀郭沫若花甲壽誕,郭沫若對《九老圖》十分滿意,從1953 年
       初起一直懸掛於家中大客廳。


















       傅抱石赠郭沫若《九老图》 1952年作 郭沫若纪念馆藏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