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8 - 中国书画夜场
P. 138
驀然回首
—傅抱石《畫雲台山記圖》卷讀記 萬新華
《畫雲台山記》乃東晉顧愷之所作、經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著錄
得以流傳於世的三篇畫論文章之一,是研究顧愷之其人其藝的重要資料,
一向受到美術史學者重視。然而,《畫雲台山記》「自古相傳脫錯」,文
字詰屈,難以句讀,歷來爭議頗多。
1933年12月,日本東方文化學院京都研究所伊勢專一郎發表《自顧愷
之至荊浩·***山水畫史》,勾勒出「自東晉顧愷之至五代荊浩凡五百年山
水畫歷史的演進方向」,一時被譽為「劃時代的著述」。
當時,傅抱石正在日本東京留學,師從美學家金原省吾學習中國美術
史。起初,他對伊勢著作抱有期待,但經仔細閱讀後發現,伊勢氏對中國
古代畫學文獻句讀有誤,解釋錯誤百出。1934年2月,他撰寫讀書報告《論
顧愷之至荊浩之山水畫史問題》,針對其訛誤提出五個方面的質疑:
(1)顧愷之不得為山水畫之祖,作為伊勢依據的《女史箴圖》不是
圖2傅抱石《晉顧愷之〈畫雲台山記〉之研究》 《學燈》渝版第
山水畫;(2)中國畫的不近自然並非是簡單問題,自然與繪畫本是個美學 117、124期,1941年4月7、14日
課題;(3)原書中王維生卒標記有誤;(4)南北宗問題不妥之處頗多;
番,竟能豁然貫通,一撥千五百年以來的謎……《學燈》很榮幸地發表這
(5)原書引用畫論、解釋與斷句可商榷處甚多。
篇學術上戰勝敵國的重要發現。」
在傅抱石看來,《畫雲台山記》是一篇難讀的古文,要讀懂《畫雲
在研究過程中,為了證明顧愷之《畫雲台山記》「主要是闡述山水
台山記》、瞭解顧愷之畫學思想,必須首先瞭解其背景,尤其要理解詞義
畫《雲台山圖》的情節、構圖、處理設計,並且這一設計絕非空洞敷陳之
和還古書以本來面目,也就是先求文本的真實、準確,然後才能進入其思
作,而是非常的具體細緻,不僅可讀,而且可畫,每句話都能用具體形象
想藝術境界。因此,他鍥而不捨地進行校勘補苴,剔除衍文,增訂脫文,
表現出來,以證明當時的山水畫已經發展到一定的水平」,傅抱石別出心
改正訛文,祛正倒文,持續鑽研了六七年之久。1940年2月,傅抱石以解
裁地依據顧愷之原文構畫《畫雲台山記設計圖》《畫雲台山記圖》以為說
釋《畫雲台山記》為中心,寫成《晉顧愷之〈畫雲台山記〉之研究》,重
明問題,從而也形象地證實自己的研究成果,力圖令人們領略六朝山水風
新斷句釋義,糾正訛脫字句,解決
采。
疑難問題,條分縷析地為人們提供
了一個盡可能真實可靠的《畫雲 《畫雲台山記設計圖》(圖3)依據《畫雲台山記》內容,分五段
台山記》讀本。通過研究《畫雲台 四十三點進行逐句描畫,將所記山、水、樹、石、鳥、獸、山寺、人物等
山記》,他對中國山水畫發源進行 相關位置都清楚繪出,並以原文附註在一旁。全圖以山峰為主體,山嶽
了新的立論,提出新的觀點,將中 的形體如同一般山水所見,人物及動物的部分比例相對較小,只為點景之
國山水畫史的發端從南齊的謝赫經 需,可視為一幅山水畫草圖,正如他自述:「現在據我研究的結果推測製
由晉的顧愷之而上溯漢魏。在完成 成《畫雲台山記》的設計圖,把全記分為四十三點,每點各予以嚴密的闡
《晉顧愷之〈畫雲台山記〉之研 述。所指的物事(或位置),用虛線表示它,其泛指的話,則加直線圍
究》後不久,他篆刻「虎頭此記自 圖1傅抱石 虎頭此記自小生始得其解 壽山 起。這樣,不但可以證明這《畫雲台山記》不是空洞敷陳之作,還證明瞭
石 1.6 cm×1.6 cm×4cm 1940年2月
小生始得其解」以志紀念,自得之
情溢於言表。(圖1)
1941年4月7、14日,《晉顧愷之〈畫雲台山記〉之研究》連載於《時事
新報》副刊《學燈》渝版第117、124期(圖2),取得了極好的學術反響,
正如宗白華在編輯後語中感嘆:「傅抱石先生因激於日本學者伊勢氏的
‘無視’一切,一種表現日本民族性的偏狹和自大,乃細心把中國山水畫
圖3傅抱石 《畫雲台山記設計圖》 卷 紙本 墨筆 33×115cm 1941年
史上頂重要而頂晦塞的文獻,東晉顧愷之的一篇《畫雲台山記》,研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