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8 - 中国书画夜场
P. 188
中國山水畫史南宗「董巨」之巨然
巨然,為江寧(今南京)人,《宣和畫譜》中稱其為「鐘陵」人,於開元寺為僧,釋稱僧巨然。宋建隆二年
(961),南唐亡,他隨後主李煜歸宋,至汴京(今河南開封),住開寶寺。在學士院作《煙嵐曉景》壁畫,被時
人所稱道。沈括的《圖畫歌》雲:「江南董源僧巨然,淡墨輕嵐為一體」;《夢溪筆談》又說:其後建業僧巨然,
祖述源法,皆臻妙理。」
巨然足涉兩朝,故有繪畫史家將其作為南唐畫家,亦有將其作北宋畫家。巨然畫學董源,擅長畫草木繁茂的
江南山水,早年著力刻畫形象,山石用淡墨長披麻皴,山巒拔地而起,山頂多作礬頭,晚年漸趨平淡,落筆融渾天
成,嵐氣清潤,佈局天真。巨然水墨的表現能力發揮到了極致,因而在其所處的時代久負盛名。
巨然與董源並稱「董巨」,為南方山水畫派之祖。他雖師出董源,但並不拘泥於一家畫法,而是別有創見,
有自己的獨立風格。北宋中期有米芾父子大力推崇「董巨」,但在當時仍不成氣候,還是關仝、李成、範寬等北
派山水一統畫壇的局面。董巨畫派真正榮顯的時期,是元初文人畫家登上畫壇的時候,在趙孟及元四家的大力倡
導下,「董巨」才被文人畫家追捧為山水畫的最高典範。清初「四王」之一的王原祁說:「畫之有董巨,猶吾儒
之有孔顏也。」
北宋《宣和畫譜》著錄了御府珍藏的136件巨然畫作,幾乎都是山水,基本保留了董源的山水畫主題。現存的
巨然畫跡全無名款。畫上署款,起於北宋,五代絕少,斷為巨然之筆,系因循舊說。作為巨然的畫風,《萬壑松風
圖》軸、《秋山問道圖》軸與史載最為接近,兩者筆跡亦相去不遠,其次是《山居圖》軸。由於巨然的藝術活動地
跨南北,畫風有異,在傳為巨然的山水畫中出現了兩類不同的畫風。其一是《層崖從樹圖》軸、《蕭翼賺蘭亭圖》
軸和《溪山蘭若圖》軸等。這些古畫在不同程度上摻雜了北方山水畫的造型、構圖及筆墨,可推演出巨然在北方的
藝術面貌及其對北方傳人的影響。其二是《溪山圖》卷,仍然保留了江南水墨山水的風韻。這兩類古畫,確定何者
為巨然真本,尚缺直接的論證依據。但可以確信,多系宋代高手之筆,可作為宋代巨然傳派的代表之作。
巨然《萬壑松風圖》上海博物館藏 巨然《秋山問道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巨然《層岩叢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