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0 - 中国书画夜场
P. 190
無比稀有的張大千盛年山水巨製《仿巨然晴峰圖》
文/湯哲明
張大千《仿巨然晴峰圖》乃1940年代中後期所作,曾見於《名家翰墨·張大千前期山水畫特集》,所畫之精絕
繁復,可使巨然束手,山樵避席,堪稱1940年代張大千進入藝術成熟期後極其稀見的銘心***。筆者當年雖僅憑印刷
品遙想原作風采,卻久久不能忘懷,時時見於夢寐,而今得遇原跡,豈不令人驚喜而狂?
張大千畫神通廣大的「七十二般變化」已屢屢見諸文字,而他善借古畫章法佈局的軀殻自出機杼的「翻身作
怪」,亦乃其五十歲前創作的慣例,也久矣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佳話,此皆不消筆者饒舌,這裡要說明的是,此件
《仿巨然晴峰圖》,乃正是張氏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似古實新、融古開今的極具代表性的傑作。
此畫雖說仿巨然,實質卻是對一件元代佚名山水畫的「借屍還魂」。該畫大約五尺整紙,名《萬山積雪圖》,
今藏無錫市博物館,明人沈石田曾有臨本。是圖畫蒼山負雪,明燭天南,山重水復,萬籟俱寂,系李郭派後學所
為。按黃公望《山水訣》可知,元季此派畫家甚多,足與董巨派分庭抗禮,知名者若朱澤民、唐子華、姚廷美、曹
雲西,佚名者則不計其數。
元 劉貫道《積雪圖》
台北故宮藏
1930—40年代,烽火遍中國,亂世中大量清宮舊藏宋元古畫因溥儀盜賣而星散各地,是即後人所稱的「東北
貨」,亦目前大陸幾大重要博物館收藏上古繪畫的立身根本。在這場國寶散佚的浩劫里,張大千卻因禍得福,成就
了自己煙雲過眼的一段佳話。在這一時期內,除購得《韓熙載夜宴圖》、《瀟湘圖》等「東北貨」中的***,經張
大千寓目過手的宋元名跡幾不可勝數,上述這件元人《萬山積雪》同樣應是在此一時期內為其所見。在大千寓目的
重要古畫中,《萬山積雪圖》並算不得上品,但大千的過人之處,在每能於平凡中咀嚼出精髓,進而化腐朽為神
奇。《萬山積雪圖》筆墨稍嫌刻板是其短,但盡寫山重水復,畫面氣象萬千卻乃是其長。張大千正是以此作為自己
借古開新的契機,參用巨然、王蒙的筆法,寫就了此幅似古實新的《晴峰圖》。
大千此圖云仿巨然,首先是指自己運用了巨然擅長的長披麻筆法。如前所述,《萬山積雪圖》屬李郭派遺風,
李郭派山水主要是以中側鋒相結合的拖泥帶水法皴寫,墨法以濕潤見長,而巨然的長披麻皴(多畫絹本)雖亦以清
潤為尚,但卻以中鋒直為主。以圓筆中鋒易側筆劈斫,即大千此圖以古開新的變招所在。而若於紙上作長披麻,由
於紙的吸水性會令水墨產生燥潤對比感,易造成畫面的蒼茫滋潤,這亦開啓了元人水墨山水的先河。因而這幅紙本
的《晴峰圖》,雖運用了巨然長披皴兼禿筆混點打苔的遺法,但其筆墨意韻卻繁密蒼茫,特多元季王蒙山水畫蒼莽
渾厚的趣味。
值得一提的乃是此圖中獨特的畫水之法。此種勢若游絲的描水之法,實質是從張大千於1940年代收藏的另一件
劉道士《湖山春曉圖》,張
上古名跡—劉道士《湖山清曉圖》中脫化而來。需要說明的是,《晴峰圖》稱云仿自巨然,實因當時《湖山清曉 大千舊藏,現收藏於紐約大
都會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