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明初 宁献王朱权制 “飞瀑连珠”琴
P. 35
由王者向臞仙的转变
宁王朱权(1378 年 -1448 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因「禀赋特异」, 自幼便以「大
明奇士」自称。朱元璋非常重视对皇子们的教育,对这个十七子尤其偏爱。《宁献王事实》
记载 :
王于宫中,天性聪慧,德暑器夙成。始能言,自称大明奇士。体貌修伟,智略渊宏,
高皇帝独钟爱之。
朱权 14 岁便受封宁王,作为一代藩王亲自参与斫琴似乎不符合常理,其中有着深刻的社
会历史原因。首先是明代皇室对琴乐文化的重视,将其视为承载儒家文化的正统音乐。
朱元璋在明朝建立之初就提出「礼以导敬,乐以宣和,不敬不和,何以为治?」视琴为
天地之灵器,具有治世修身之功用。洪武六年设文华堂,后延请古琴高手许和仲、刘鸿
等人入堂。朱权在宫廷中耳濡目染,受到了良好的音乐教育。
另一方面更为重要,太祖朱元璋经过十余年艰苦卓绝的战斗建立了大明王朝,为了加强
边疆防务,稳固政权,将自己的皇子分封在各地藩国;同时,为了保证中央集权,又限
制藩王参与政治的程度。因此,世袭的藩王不得不与政治保持距离,转而将更多的精力
投入到文学艺术创作。朱权作为皇子和藩王,其政治遭遇十分具有代表性,走上了韬光
养晦、寄情音乐、隐居学道的道路。他既有良好的素养又有雄厚的财力,最终在琴学研
究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朱权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 年)就藩于大宁。大宁是明朝北方重镇,是明代初期抵御元
蒙残余势力的前线。朱元璋对博古好学的朱权非常看重,在朱权就藩时给予了超规格的
封赏,使大宁的军事实力异常雄厚:
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
朱权不负期望,以善谋著称,会诸王出塞,肃清瀚海。然而,年长朱权 18 岁的燕王朱棣,
封地于北平,比朱权更善用兵且勇猛。朱棣谋划将朱权绑定在「靖难」战车之上,许以
事成当中分天下。朱棣登基之后不但不提中分之事,且不许朱权就封大宁,也不许封藩
苏州属地,而是改封南昌。朱权隐忍了太多的陷阱与悲情。政治上的失败和落寞,成为
宁献王朱权不乐藩封、栖心云外的直接原因。永乐四年,年仅 29 岁的朱权便在《天运绍统》
的自序中首次自号「臞仙」,将自己标榜成一位瘦弱的老者,开始闭门读书,专心修道,
钻研音律。
朱权经过 12 年的隐居研学之后编纂完成《臞仙神奇秘谱》,开创了古琴简字谱曲谱刊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