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明初 宁献王朱权制 “飞瀑连珠”琴
P. 34
明宁献王朱权制中和琴「飞瀑连珠」
虢山桐舍
中国琴乐文化从伏羲削桐为琴绳丝为弦的传说,到曾侯乙墓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半箱漆
木琴器,再到唐代传世至今的七弦琴,先贤为我们留下了一批珍贵的琴器和琴乐文化遗
产,关于琴器、琴人、琴乐、琴论的琴史的发展脉络清晰完整。在琴乐文明发展进程中,
明代是古琴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在琴谱刊印、琴道美学、琴器斫制、抚琴弹奏等方面
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其中影响最深远的代表人物当是宁献王朱权,作为文学家、
戏曲学家和音乐家,其亲造的中和琴「飞瀑连珠」被誉为「明代第一宝琴」。
「飞瀑连珠」琴变体连珠式,漆面栗褐色,局部透出暖红色,呈现斑驳的彤韵效果;漆
面断纹形态丰富,以蛇腹断和冰片断为主,间以牛毛断和流水断,局部现梅花断;修整
以后的弦路手感舒适,轻触琴弦即生音韵,音色铿锵悦耳。龙池纳音正中刻「皇明宗室
云庵道人亲造中和琴」,琴底铭刻甚多。轸池下行书题刻:「制琴臞仙,藏之李髯,名
公巨手,斯爱斯传。有明迄今,既五百年。而我得之,能无夙缘。一弹再鼓,其声泠然。
曰中曰和,永失勿谖。寿田氏铭于蓉城」。龙池上方行楷题刻:「默默拙庵不解禅,茫
茫世味莫逢源,一生和我唯琴韵,百事输人岂语言。李氏拙庵识。」龙池左侧行书题刻 :
「此琴为臞仙所制,署名中和 , 考谱臞仙 , 有明宗室宁王也,旧为襄平李氏所藏,断纹犁
然,扣之其声清越,因购得之,重加斧藻,盖如获希世之宝云。同治第一甲子长沙寿田
陆长森识。」此段铭文下隐现「李氏珍藏」和「拙庵珍赏」印章。龙池下方楷书题刻:「康
熙又壬寅年,余遇此琴于尘垢中,扣之其声铿然,知为臞仙所制,乃一良材,不禁慨然,
竟以轻价得归,重为修理,一弹再鼓之余,恍如知己谈心,亦生平一快事也。襄平李拙
庵再识。」并钤「简」、「之」两方印。龙池右侧刻「飞瀑连珠」,由琴体的连珠式造型,
以及琴音色泠泠如玉珠落盘的特征而命名;龙池内纳音刻款表明这是一张云庵道人亲造
的「中和琴」,云庵道人即宁王朱权,他亲自参与了这张琴的斫造,对琴的形制设计,
材料选择和制作工艺多亲力亲为。这张琴是朱权对琴乐和儒道的精神寄托,也是明代早
期乃至整个明代琴器的代表性作品,具有重要工艺和文化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