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0 - 无问西东1900-2000: 中国当代艺术特别专场
P. 170

无问西东 1900-2000: 中国当代艺术特别专场    Timeless Inner 1900-2000, A Special Selection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梁远苇答关于《双联绘画2010-1》的8个问题

















           1.《双联绘画2010-1》尺幅恢弘,是否在一开始就下定了某种决心或者说某               2. 2010年个展“金色笔记”的展览标题源自多丽丝·莱辛的同名小说,一本厚
                                                                                          [6]
           个目标?有所预期,还是更多地由其生长?以创作者的身份看来,是否达到                   部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金色笔记 》 为“一部先锋作品,是二十世纪
           了自身的期待?而在作品完成之后,又是否生发了更多的心理体悟?                      审视男女关系的巅峰之作”。 由于语言的转换,中译本显得更加晦涩。您在
                                                               阅读时想到了什么?对于《双联绘画2010-1》的创作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双幅绘画》系列,是我在2008年第一个个展之后,对用
           绘画表现“日常生活的过程性本质”这个课题的推进。                                创作这批作品时,我刚刚开始对左派女性作家感兴趣,读
                                                               了桑塔格、莱辛、哈伦特,而《金色笔记》  在我理解是一本关
              我的早期厚涂绘画,都是在趁着底部颜色未干时,在上面
           用别的颜色刻画重复的花纹。画面从上到下,底层颜色和上                          于女性觉醒的书,因为我的画已经决定了要用并非金色油画颜
                                                               料画出金色的观感,当时我的画又都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层颜色呈相反的方向渐变:比如一 张画的底色从上到下色彩                         像书写日记一样推着画的,就借用了“金色笔记”这个名字,
           越来越重,那么上部的色彩就越来越轻,反之亦然,如此形                          觉得无比贴切。
           成绸缎般反光的视觉效果。
              这种画法,是需要每一天、一次性、趁湿、分段完成,这
           样拼接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每一个局部是不能修改的。所以                          3. 作为艺术创作者,是否具备觉知的态度与性别并无决定性关系,但作为女
                                                               性创作者,您具有的敏感尤为突出,思考的倾向和自我克制的态度也极为清
           尺幅越大,越困难。因为必须控制不能出一点错,不然整体
                                                               晰。我们注意到这种记录和观察的习惯在您的创作中始终有所贯彻,对于这
           就接不上了,而且在每一个局部工作中,是看不到最后效果
                                                               一点,您是否有可与我们进行分享的感悟?
           的,只能靠严格的控制力。
                                                                   我是一个习惯一边实践一边反观自我的人。我对自己作为
              《双联绘画2010-1》三米的宽度,每天的工作量就是十几                     “一个人”的内在到底是什么十分好奇,而阅读和吸纳并不足
           厘米乘以三米,这样一条地推进,每天需要至少十个小时连                          够帮我看到我自己,所以我必须用创作,用一个又一个课题的
           续工作。这组画是在31岁至32岁期间完成的,体力比较好。                        推进来令“自己”从混沌中显形。
              2009年我将原来的单幅绘画发展成双幅,这将平面绘画在
           空间中可以制造的视觉场域加大了。我将两张画的上部底色
                                                               4. 在搬离115楼-1904的画室之前,您在2008年以这间画室为名举办了个
           设计成对比强烈的色彩,当渐变推进到了画面下部,底层色
                                                                                      [7]
                                                               展,我们能否将“生活的片段”系列 视作为《双联绘画2010-1》的前奏?
           彩则变得一模一样。这样当两幅画并列在墙上, 底层颜色与
                                                               在进入更开阔的创作空间以后,是否也对您的大型创作形成了鼓励?
           上层颜色就形成了一个流动循环的色域,造成一种光感。
                                                                   是的。因为生活所迫我不得不在本科毕业以后和就读硕士
              《双联绘画  2010-1》是我为了2010年的第二次个展“金                  的同时都一直工作,艺术创作只能在业余时间。我在居住的窄
           色笔记” 而准备的作品,它们的尺幅是为了将我当时对“色                         小公寓里画画,作品在内容和体量上都和我的生活有非常深的
                 [1]
           域、重复骨骼”的实验推向极致。这个阶段,我受到几个重                          交融。 第一个个展后,我成为职业艺术家而不用再利用业余时
           要的启发:                                               间进行创作,搬到黑桥工作室,七米高,200平米的空间也给了
           A. Sigmal Polke 的波普艺术观念,对成品花布的使用;                   我施展雄心的可能性。
                    [2]
           B. Jasper Johns 对现成品的“临摹”引用(国旗/靶子/罐头等);                 《双联绘画2010-1》所有的观念技法和工作方法是在上一
                    [3]
                  [4]
           C. 格林伯格 为抽象表现主义总结的理论(将绘画作为行动的过程的记录而                 个个展“生活的片段”系列中磨合出来的,在“金色笔记”中
           不是叙事工具、色域绘画、去掉画面中心而将元素重复);                          推向极致。20多岁时候思路还在实验整合中,“金色笔记”是
                                                               我在第一个职业阶段,各种机缘(观念技法、工作方法、体
           D. Mark Rothko 的色域的制造法,和他的绘画的形而上倾向。
                    [5]
                                                               力、雄心)都汇聚在顶峰的作品。
           E. 具体到这两幅作品,我是直接受到了宋画的色调影响。




          中国嘉德    CHINA GUARDIAN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