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7 - 古籍善本 金石碑帖
P. 137
此后至钱瑞正去世多用此号,故此年可作为本跋写作之下限。 人有所谓黄跋、顾批、毛抄、劳校之称,其中黄跋实居四大名
跋中提到易其家刻《国语》《国策》一事,则指《士礼居丛书》 品之首。就学术而言,缪荃孙云:“其题跋于其版本之后先,
本中之《国语》《战国策》,分别刊于180 0年3月、1803年8 篇第之多寡,音训之异同,字画之增损,授受之源流,翻摹之
月。跋中云“梅雨淹旬”,则最早于《战国策》刊成之次年,即 本末,下至行幅之疏密广狭,装缀之精粗敝好,莫不心营目
1804年六七月间。故此跋当作于1804年6月至1806年冬间之 识,条分缕析。跋一书而其书之形状如在目前,非《敏求记》
五月廿八日。 空发议论可比”;就市价而言,周星诒云:“(汪)阆源购书有
在数量众多的黄跋中,记述修书价格的仅有15种,本跋 复翁跋,虽一行数字,必重价收之。以故吴中书贾,于旧刻旧
是唯一记载装潢匠日工费用的题跋,对研究黄丕烈聘请钱瑞 钞,虽仅有一二卷,倘有复翁藏印,索价必倍。若题识数行,价
正的修书费用是非常重要的记载,也是珍贵的书籍史、经济 辄至十数金矣。即至残破签题,毁损跋语,亦可单售一二金。
史文献。“每日工须三百青铜钱”,可见钱瑞正工费颇高,此 至今犹然。”就题材而言,黄裳云:“(荛圃)喜欢在题跋里记
可以宋版单叶价格 做对比。嘉庆十四年(1809),黄丕烈购 琐事,买书经过、书肆、书估、书价、藏家……包括日常生活都
买宋刻残本《普济方》,“合每叶青蚨一百九十五文”,而钱 随手记在跋文里”(《谈“题跋”》),形成了融版本、校勘、
瑞正每日工费,已可购买宋版1叶半,确实很高。尽管如此, 购藏、装潢等内容于一体有类于小品文的独特风格,为藏书家
在本跋中,荛翁仍云“宋元旧刻需装潢者,虽费当弗惜也”, 所喜爱。韦力云:“他还把大量的闲言碎语写入其中,这些看
接受其价格,可见黄丕烈对修复善本之不惜工本。对钱瑞正 似闲笔之处,恰是人们喜爱黄跋的主因之一。细读黄跋,几乎
所售明版《列女传》,虽“爱其款式近古”,然因担心修复过 每一篇都是有情趣的小品文,从这个角度来看,荛圃颇得晚
于耗时,“破损覆背,苟装潢不知其费多工夫”,故未当即购 明杂体文之髓”(《荛圃诗存·序》)。此次发现的有关钱瑞正
买。此后钱瑞正采取了变通方式,以明版《列女传》换荛翁 售书轶事的题跋,不仅颇有文献价值,而且是一篇生动有趣的
新刻之《国语》《战国策》,约“青蚨三金馀”,理由是“此装 “得书记”,在黄跋中别具一格,颇可珍视。
潢费所易且不敷,恐外人 视之不甚惜,故仍以归君”,按照
钱瑞正修书的日工费用,此价格确实不贵,故黄丕烈欣然接 其次谈一下黄丕烈所题跋明刻绣像《古列女传》的版本
受,“笑而许之”。 及其价值。
黄丕烈为清代最重要的藏书家之一,叶昌炽云:“乾嘉以 此本凡八册,半叶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首
来,首黄氏士礼居”,王欣夫云:“至嘉庆间,长洲黄氏士礼居 王回序,次曾巩序,皆以草书写成,次小序、蔡骥按语、目录,
之藏而集其大成”。其题跋在藏书界向来具有极高地位,前 传前有图。此本诸特征与《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叶德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