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2 - 古籍善本 金石碑帖
P. 132
2110
2110
大清光绪二十四年岁次戊戌时宪书
清内府朱墨两色精写本
1函1册 纸本
钤印:乐守勋印、乐氏守勋之印、守勋藏书、乐闻韶印、乐守玉、
乐、大兴乐氏、北平乐氏珍藏、乐意、古希珍藏、魏文义
提要:我国古代封建统治阶级,最为看重的一件事便是历日的修订与
颁布。因为在古代农业社会里,耕作的进度往往依天时为准,历法自
然就成了农民作息的依据。而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历法的准确与否,
直接影响国计民生,所以历代天子都十分重视修订历法一事。自唐代
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就有不法书商私自印刷历日,遭朝廷禁断,却
因高额利润屡禁不止。确切记载雕版印刷史料第二个案例发生在唐文 这类日历皇上会随时带在身边,如果有重要事情需要作出抉择,会拿
宗太和九年(835),时任东川节度使的冯宿上奏朝廷:“准敕,禁 出来查阅,以定吉凶。所以又被称为帝王身边的指南书。而此本《时
断印历日版。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板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 宪书》正值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戊戌政变”的当年,其史料价值较普
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故命禁之。”冯宿的 通时宪书更为珍贵。
奏请很快得到皇帝的批复,同年“十二月丁丑,敕诸道府不得私置历 一百多年前,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
日版。”(详《旧唐书•文宗纪》、《册府元龟》卷第一百六十)由 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封建史上的一场具有爱国
此益可见朝廷对历书的重视程度。通常每年历日,均由专业官员(清 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代隶属钦天监)在前一年冬季初推演二十四节气而编撰成书,进呈御 改革仅百天,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
览,准旨即颁行于世。 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六人于当年九月
此光绪二十三年钦天监依据节气推演而成,进呈御览准旨后,再 二十八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随即,光绪帝被囚
以朱墨双色精楷誊录,以供光绪帝随时使用。这类历书古代叫《具注 禁于中南海瀛台中。经历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政治剧变,光绪帝在瀛台
历》,明代称《大统历》,清代改称《时宪历》,至乾隆间,以避高 内,手握这本《时宪书》,不知作何感想?是愤恨时运不济,还是自
宗名讳,更名为《时宪书》。前后书名大字书写,占两行。内容依次 叹择时不佳?
为《都城顺天府节气时刻》、《年神方位之图》、《戊戌岁各省太阳 据《中国古籍善本总目》,钦天监颁行于民间的刻本《时宪
出入昼夜时刻》、《戊戌岁各省节气时刻》、《戊戌岁择吉避凶表》 书》,均著录为善本,此类刻本皆钤有“钦天监”官印,以示正宗。
(共十二月每日忌宜事项并附有各生效当年吉凶)。前半部分是为农 而此本为内府写本,品级远在刻本之上,因仅供皇上本人专用,故反
作、军事提供了节气数据;而后半部分,按照传统的吉凶之说,为各 而不钤官印,以表达臣子不敢犯上之意。
项事宜的决策落实提供了依据。末附《纪年》,自光绪二十四年倒推 SHI XIAN SHU IN QING DYNASTY
至道光十九年,正好一个甲子年。 Manuscript in red and black in Qing Dynasty
为了便于皇上御览,钦天监官员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凡 1 Volume Paper
遇“吉神、宜、侯、节日、节气、阴、阳、干支(甲、辛未尤其注 18×26cm 7 ×10 / 8 in
1
重)、代表颜色”诸字,皆用朱笔书写,以示醒目,方便皇帝择日趋
吉避凶。其余则以墨笔誊录。书法娟秀,一丝不苟,朱墨灿烂,美轮 RMB: 550,000-600,000
美奂。黄绫书衣,朱笔题签,原宫装包角,尽显皇家奢华气派。通常 USD: 79,700-8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