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饕餮——中国古代重要书画专场
P. 45

乾隆帝草书《临王羲之七月帖》简析

                                                          EMPEROR QIANLONG  CALLIGRAPHY IN CURSIVE SCRIPT
















                    此作在《秘殿珠林石渠宝籍汇编》(2004年北京出                              笔,尤珍愈拱璧,光灿仪璘。”可见书中对三朝宸
                    本社影印本,共十二册)的第五册第2323页,有明                              翰的记载状况。《石渠宝笈》中虽保留了大量“三
                    晰的记载:“御临王羲之七月帖(一轴)〔本幅〕                                朝宸翰”,但久已散落遗佚,难复旧观,弥见此件
                    金粟笺本。纵一尺七寸。横九寸。草书临王义之                                 珍贵。
                    怗。七月一日义之白。忽然秋月。但有感叹信反。
                                                                          二、王羲之“七月一日帖”。据历代学者考证,
                    得去月七日书。知足下故赢疾。闷触暑远涉。忧卿
                                                                          为唐摹本,麻纸本。纵 27.7 厘米,横25.8厘米,6
                    不可言。吾故赢三力。不具。王羲之白。款。己已
                                                                          行,50字,草书,为传世之王羲之名帖,历代多有
                    初冬月。御临。钤宝二。摛藻为春,干隆御笔。
                                                                          模刻传拓,此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七月帖》
                    〔鉴藏宝玺〕石渠宝笈所藏。〔本幅〕金粟笺本。
                                                                          又称《秋月帖》,与《都下帖》装为一卷,原属清
                    纵一尺七寸。横九寸。草书临王义之帖。”弄清楚
                                                                          宫旧物,并收入《石渠宝笈》,故而乾隆得以临池
                    上述记载中的以下几点,对我们解读此作,将起到
                                                                          瞻观。
                    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关于《秘殿珠林石渠宝籍汇
                    编》一书;二、王羲之“七月一日帖”;三、干隆                                三、乾隆的书法。毫无疑问,乾隆皇帝是一位喜爱
                    的书法;四、何为“金粟笺”。                                        书法的皇帝,其书写往往以行书为主,取法渊源主
                                                                          要在于赵孟頫和董其昌之中,也就是乾隆皇帝在学
                    一、关于《秘殿珠林石渠宝籍汇编》。《秘殿珠
                                                                          习赵、董上,用功尤深。并且能够很好的吸收了
                    林》,张照、梁诗正、励宗万、张若霭等奉敕编 ,
                                                                          赵、董的书法精神,故其书皆有赵孟頫的秀润之体
                    成书于乾隆九年(1744),分类著录乾隆内府各宫殿
                                                                          态和董其昌的风神洒脱。但赵孟頫和董其昌恰恰是
                    所藏道释书画。《石渠宝笈》初编24卷,乾隆十九
                                                                          “二王”书风集大成的继起者,而乾隆临习王羲
                    年(1754年)奉敕编,专录内府藏非宗教题材书
                                                                          之,正可追踪溯源,得帖学妙谛。乾隆此作笔势跌
                    画,编纂方法和编纂者大体同于《秘殿珠林》。
                                                                          宕,内力遒劲,结字舒缓自在,章法疏朗明秀。虽
                    《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
                                                                          为临池之作,但并非亦步亦趋仅得其形,而能够深
                    (1793年),由王杰、董诰、彭元瑞、金士松等奉
                                                                          刻把握王书精髓,所谓右军如龙之字,奔赴腕底。
                    敕编,录初编未收及臣工新进的作品,体例依初
                                                                          四、何为“金粟箋”。金粟箋为宋代名纸,又称
                    编,唯不分等次。《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三编120
                                                                          “金粟山藏经纸”、金粟纸,或金粟笺纸。源于金
                    册,由英和、黄钺、姚文田、吴其彦等奉敕编,收
                                                                          粟寺,该寺在浙江省海盐县西南18公里,始建于三
                    初、续编后入藏内府的 2000 余件作品。清代宫廷
                                                                          国吴代。该寺曾经藏有北宋纪年的经藏数千轴(或
                    收藏极富,许多法书名画尽入内府。该书为后世保
                                                                          称万余卷),每幅纸背后印有长方形红色小印“金
                    存了极为丰富的资料,对研究画史、考证法书名画
                                                                          粟山藏经纸”文字,纸张两面加蜡磨光,由于纸质
                    的流传和鉴定,均有重要价值。此作为《石渠宝笈
                                                                          坚挺平滑,抄写文字“墨光黝泽如髹漆可鉴”,因
                    续编》著录,《石渠宝笈》共三编,自乾隆初直至
                                                                          而“日渐被人盗去,四十年而殆尽”。“好事者剥
                    嘉庆初期方才告竣。
                                                                          取为装潢之用”。使金粟山藏经纸名扬海内,殊难
                    近代著名藏书家、出版家,丁福保及其弟子周云青
                                                                          得之。此作隐约透出背面古写经的字迹斑驳,更增
                    编纂的《四部总录艺术编》中收入《四库全书总目
                                                                          添了作品高贵而神秘的气质。而据《石渠宝笈》所
                    提要》关于《石渠宝笈》的描述:“其笺素、尺
                                                                          载的大量乾隆于金粟笺上所书作品,久已零星散落
                    寸、印记、姓名、赋咏、跋识,与奉有御题、御玺
                                                                          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在民间已然凤毛麟角般,此
                    者,皆一一胪载,纤悉必详。而三朝宸翰,皇上御
                                                                          件的珍贵也自不待言了。


                                                                                               乾隆帝  草书临王羲之《七月帖》 1206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