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饕餮——中国古代重要书画专场
P. 42

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是                                   乃自为一体。”郑板桥在《署中示舍弟墨》诗中写道:
          姿致。“这段话,把郑板桥的书法与绘画之间的关联说                                   “字学汉魏,崔蔡钟繇;古碑断碣,刻意搜求。”在帖
          得最清楚。                                                      学方面,他多次临摹晋唐名帖以及北宋米芾、苏轼、
                                                                     黄庭坚等人的传世书作。他还专程赴镇江焦山观摩《瘗
          传家有道存忠厚,处世无奇但率真的郑板桥诗、书、画
                                                                     鹤铭》。《瘗鹤铭》传为南朝梁陶弘景的手迹,笔法绝
          的三绝与高妙:“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正是郑板
                                                                     妙,气势宏逸,意会篆分,派兼南北,飘飘富有仙气。
          桥的最佳写照,正可概其生平,也是最确切的赞颂。本
          卷是郑板桥书写的李白三首长诗,虽然没有年款,但根                                   从现有文献资料看,郑板桥曾先后搜集到六种《兰亭
          据郑板桥的传世作品进行比对后,相应地能得出一定创                                   序》的枣木刻本,乾隆八年(1743)七月十八日,他作
          作时间的时间段的。                                                  破格书《跋临兰亭序》,其中写道:“板桥道人以中郎

          ***的先祖清人张维屏在《松轩随笔》云:“板桥大令                                  之体,运太傅之笔,为右军之书,而实出以己意,并无
                                                                     所谓蔡钟王者,岂复有兰亭面貌乎?古人书法入神超
          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之中有三真曰真气,
                                                                     妙,而石刻木刻千翻万变,遗意荡然。若复依样葫芦,
          曰真意,曰真趣。”板桥诗词清新淳朴,激昂慷慨;家
                                                                     才子俱归恶道。故作此破格书已警来学,即以请教当代
          书情真语挚,悱恻动人。所创“六分半书”,熔铸众
          体、空绝千古,与金农漆书、黄慎草书、杨法篆书并称                                   名公,亦无不可。”

          “四绝”。郑板桥“六分半书”大小方圆相羼,浓淡疏                                   从上述郑板桥自述与后人的评价言词中,从而可以判定
          密相间,体现了东汉崔瑗“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                                   本卷是完善“六分半书”并兼写行、隶时期。既在61岁
          中矩,圆不副规”的基本法则,犹如风吹浪涌,别具高                                   至73岁,即乾隆十八年(1753)至乾隆三十年(1765)
          致。                                                         的这个时期,再从书法下笔比较迟疑的时间段来判定,
                                                                     应当是在61-65岁之间,这与他的二方印“火言火又”
          本卷是郑板桥以“六分半书”写成,那么就要看本卷是
                                                                     的燮字和“板桥”二字白文印中也得到证实。笔者推论
          郑板桥哪个时间段所写的。现就郑板桥的书法分期进行
                                                                     的证据大致有以下几点:
          尝试,从而断定此卷的书写时间。
                                                                     其一,本卷书法已经摆脱黄庭坚书法的限制。郑板桥
          郑板桥的书法大致分成以下几个阶段:(一)45岁之
                                                                     初学书时刻意有所取舍。雍正六年(1728)春,与陆白
          前为早期书法阶段;(二)46岁至50岁,即乾隆三年
                                                                     义、徐宗于读书天宁寺,默写《论语》《大学》《孟
          (1738年)至乾隆七年(1742年)。这个时期,板桥的
                                                                     子》《中庸》全篇,后合装为《四书手读》。他在《四
          生活虽未达到十分安稳的程度,但却功名在身,心情自
                                                                     子书真迹序》中写道:“黄涪翁有杜诗抄本,赵雪松有
          然也就敞亮许多。所以书法便以情趣为基点,主攻“六
                                                                     《左传》抄本,皆为当时欣慕,后人珍藏,至有争之而
          分半书”,兼写行书;(三)51岁至60岁,即乾隆八年
                                                                     致讼者。板桥既无涪翁之劲拔,又鄙松雪之圆熟,徒矜
          (1743)至乾隆十七年(1752)。这个时期,板桥已经
          出仕为山东范县令、潍县知县。政务之暇,主在完善                                    奇异,创为真隶相参之法,而杂以行草,究之师心自
          “六分半书”,兼写行、隶。皆以精进为基点;(四)                                   用,无足观也。”涪翁,即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
                                                                     庭坚的晚号。涪翁引《瘗鹤铭》入草,雄强逸荡,境界
          6 1 岁  至  7 3 岁  ,  即  乾  隆  十  八  年  (  1 7 5 3 )  至  乾  隆  三  十  年
                                                                     为之一新。松雪,即松雪道人,宋末元初著名书画家赵
          (1765)。这个时期,是板桥“六分半书”形成的黄金
                                                                     孟頫的号。其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
          时期。此时,他已流寓扬州,与八怪诸人雅集饮宴,谈
                                                                     大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虽领一代风骚,然
          诗论画。如鱼归海,如鸟投林。此次返扬,声名日隆,
                                                                     了无个性。郑板桥喜欢涪翁之劲拔,不屑松雪之滑熟。
          画价高涨。此时,板桥主写“六分半书”,兼写隶、
          行、草。(五)70岁之后,“六分半书”更向隶靠拢,                                  其二,郑板桥创书融众体(学汉魏,崔蔡钟繇;古碑断
          尤其是横笔和捺笔。70岁之前多用楷笔,笔至尽头,顿                                  碣,刻意搜求)、创别调的“六分半书”的完全形成时
          而回收;70岁之后,笔至尽头则仰提上挑出锋,形成波                                  期特点明显。郑板桥独创的书体,自称“破格书”、
          势,捺笔化短为长,重按即出,富有章草意趣。在结构                                   “六分半书”,书家誉称“板桥体”、“乱石铺街”、
          上,愈加纵左束右。郑方坤说是“如雪柏风松,挺然而                                   “浪里插篙”、“摇波驻节”、“醉汉夜归”、“雨加
          秀出于风尘之表。”                                                  雪”和今人称“漫书”相一致。所谓“破格”,就是突
                                                                     破常规,不拘成格。所谓“六分半书”,概括起来就
          本卷的书法是郑板桥以分书入行楷,纵横驰骤,别成一
                                                                     是:隶架、楷骨、行意、篆格、草神。这种书体被称之
          格。郑板桥作为封建士子,既学帖又学碑,博采诸家之
                                                                     为融众体、创别调的书体。
          长。清人徐珂在《清稗类钞》云:“板桥初学晋帖。
          雍正辛亥,书杜少陵《丹青引》横幅,体仿黄庭,后                                    值得注意的是郑板桥的隶书直接受惠于郑簠。他在《题



          1205  ZHENG XIE   CALLIGRAPHY IN RUNNING SCRIPT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