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6 - 中国书画夜场
P. 166
2543
吳冠中 1919-2010 似花
Wu Guanzhong Flourishing Flowers
鏡心 設色紙本 2006年作
mounted; ink and color on paper; painted in
. × . cm. / × / in. 约 . 平尺
RMB: 1,600,000-1,800,000
【題識】吳冠中2006。
【印文】荼
【出版】《吳冠中全集·8》第303頁,湖南美術出版社,2007年版。
【說明】本幅作品背後右下角位置,題有「似花」兩字,應為吳冠中先生圓珠筆所書。
畫背簽名
吳冠中以《繪畫的形式美》、《關於抽象美》與《內容決定形式?》闡述了形式美的獨立性,認為「但仍須有
一線聯繫作品與生活的源頭,風箏不斷線,不斷線才能把握觀眾與作品的交流」,因此在1990年代以前,他雖持續
進行形象探索與擷取形式元素,卻均以具象描繪來加強與客觀現實的對照和聯繫。歷經了1970-1980年間油彩和水墨
兩種媒材間不同面向的交互發展,到了1990年代,作品更加註重抽象語言的表現性和張力。這一時期的藝術高度和
影響力是他得以聲名大噪並矗立在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史上的重要依據。
這以後的抽象作品,自完成後即進入家藏、館藏或者重要私人收藏序列,而非像之前的作品有較多的市場流
傳。可以考證的,流傳有序的小幅抽象作品更在市場流通中屈指可數。本件《似花》,收錄於《吳冠中全集8》。
現世僅知與其類型相似的一張作品《晚鐘》,創作於2006年,是中華藝術宮(原上海美術館)的館藏品。
在這一階段,他的藝術創作逐漸開始進入一切形式皆為我所用的自由之境,比如本幅紙本彩墨作品《似花》,
吳冠中完全進入抽象的世界,畫面中的花卉不再像70年代《梅園水亭》中的梅林那樣有具象的輪廓面貌,也不同於
90年《自家春色》中以半抽象的形式概括花卉的形貌。《似花》中,作品以點、面構成了一幅抽象的藝術世界。畫
面中的黑白色塊相互交織奠定了基礎,紫色、綠色、紅色和黃色的色點與色塊以活躍的形態交織點綴,相互疊置、
穿插、掩映、滲透的各種組織關係,構成一個與自然物象並不相同的新的整體。畫面不必借助某個具體的生活場景
的再現,而僅僅憑借其自身的組織結構,即可構成充分的繪畫語言,來傳達作者的審美意識和思想情懷,這些看似
隨意的色點與色塊,濃縮了吳冠中對形式的概括與感悟。所有的具象都已化作抽象的元素,單純濃麗的色彩和滿篇
構圖,直指人心,展現出強烈的視覺張力。
出版書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