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1 - 中国书画夜场
P. 171
2544
吳冠中從1980年初開闢水墨的創作領域,創作靈感持續累積,到了1980年末這幾年間就迎來第一個創作高峰,創作數量、
出版的畫冊、文集、國際巡展都是最為豐碩。《雪山晨曦》創作於1988年,正來自這個水墨創作的高峰期。作品描繪安徽黃山
之景色。吳冠中游黃山論藝,特別提到石濤由具象入於抽象、提到齊白石的「似與不似之間」,因為黃山雲海及山石峰尖,方
與尖、疏與密、橫與直之間帶有各種幾何形式的對比和和諧美感,給予藝術家很多的啓發。
雲無色,雪亮白。無色無相,在造型、色彩運用上都造成表達的困難,但吳冠中卻巧妙轉化,利用此特點來表現抽
象形式美感,及黑白相比的中國水墨色彩美感。藝術家捕捉了雲雪在山峰之巔游轉的動態,純以大排筆揮灑、拉動出各
種像草書的點、撳、按、捺的筆觸色面,狂傲靈動的筆勢就暗示了雲雪蒸騰的震懾和靈動氣勢,徬佛嵐氣雲霧在山峰之
巔,千岩萬壑間游轉,氣勢磅礡,直如郭熙《早春圖》所呈現的山水動態及生機氣勢。扭動的筆觸層層攀升暗示了雲與
雪所覆蓋著的層巒疊嶂,顯現山峰之雄奇聳峙。筆觸揮灑顯得明快豪壯,呈現了藝術家構思靈動,不拘成法。筆觸各處
點染,以散點和俯視的空間形式引領著觀眾視點之跳躍變化,畫面充份動感和意趣。看似隨意下筆,每一筆筆觸卻是互
相緊扣,呈現了山巒連綿起伏,山外有山的深遠空間感,有一覽眾山小、的宏闊蒼茫氣魄。以動勢筆觸全面的駕馭整個
畫面空間,創造了畫面的韻律節奏、生命動感及視覺張力,表達獨特的形式美感、深刻意境及「新意象」。這是一種突
破,吳冠中是運用中國草書靈動明快的筆觸形態來為山水造型,從雲雪的無形暗示著山川的有形,更進而表現潛藏於山
水之中、更為抽象的一種壯闊空間感、動勢、生機、氣韻。無形。從印象到具象,再入於抽象,三個藝術表現層次都微
妙的統合於《雪山晨曦》一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