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2 - 中国书画夜场
P. 152
2537
李可染 1907-1989 秋風吹下紅雨來
Li Keran Buffalo Boy under Spring Blossom
立軸 設色紙本 1984年作
hanging scroll; ink and color on paper; painted in
× cm. / × / in. 约 . 平尺
RMB: 1,600,000-1,800,000
【題識】石濤詩云:秋風吹下紅雨,吾喜此詩神韻故屢屢寫之。時一九八四年歲次甲子二月,可染於師牛堂。
【印文】可染、放在精微、獅子搏象、肖形印
【出版】《中國畫》第三期封二,北京出版社,1984年。
出版書影
李可染畫牛是「別有寄託」:「李可染是個性情中人,詼諧幽默,葆有童心,這是一個藝術家必有的天真。但李
可染主攻山水畫之後,我們看到他追求的都是崇高嚴肅的東西,他性格中的天真需要有一個適當的渠道來表達發洩。
牧童和牛就成了很好的對象和載體。雄偉的山水是他對精神的不斷昇華,牧童與牛是他對靈魂的不斷淨化。」「牧童
與牛這一題材是在李可染人到中年後很重要的感情寄託,中年思子、得子,心境與年輕時有相當的不同,一腔柔柔的
父愛化為筆下的牧童與牛。牛是自況,俯首孺子,終生勞瘁,純良溫馴,穩步向前,皮毛角骨,無不有用——這就是
父親的形象,牧童是兒輩,其直接的生活原型就是李小可,童年的李小可,性格與形象活脫脫就是李可染筆下的頑皮
牧童,李可染的牧童與牛感動了中國與世界深層原因即在於此。」
「利用《牧牛圖》不斷試驗一些新奇的章法和筆墨。他在牧牛圖中的筆墨是最大膽、最豪放、最無所顧忌的,章
法結構也最新奇。因為畫牧牛圖的時候,他的心情最放鬆、最無負擔,所以他往往能畫得隨心所欲。因此,李可染的
一些筆精墨妙之作,常常出現在牧牛圖系列之中。」(中國國家畫院理論研究員王魯湘)
80年代的的牧牛圖成功實現了從早年疏淡的簡體結構開始向濃重的繁體結構過渡,即「畫中草書」已向沉穩的
「畫中正楷」轉變。《秋風吹下紅雨來》可以說是中期牧牛圖成熟的新圖式、新畫法的代表作。其審美形式、筆墨運
用,可以歸納為三個特點:其一,沉著、蒼厚、豐潤的羊毫濡墨大筆觸,寓微而放,大片墨塊,極富程序性地配合寫
牛。其二,「澀」而「韌」的疏朗焦墨線條寫牧童、牛角,墨線與墨塊對比,眾美溢之。其三,順逆交錯的線,緊鑼
密鼓般的點子,寫茂林濃蔭,瀟瀟落葉,渾然一片,構成襯托牧童和牛的彩華錦帳。至1984甲子年,也就是本幅創作
之年,無論從意境的拓展,從筆墨的老辣,或是從構成法則的獨到運用來說,全似陳窖老酒,味道之濃郁醇香,令人
欲醉。
是幅神韻之美,還在於充分運用了書法藝術「內緊外松」的構成法則,畫面整體呈現「內聚」的形態。運筆的
力度,墨韻的法門,也強調著線形的內傾。「情」與「力」,通過樹枝的延伸走向,落葉的疏密體積,牧童的形態、
神態,以及牛的翹望轉側,呈現向中心「結」內旋的曲線運動。款識畫跋的意匠經營、印章的排列,全為建構「外方
內圓」、「方圓之間」的書體式間架。「似奇反正」、「不等邊三角形」法則,全為強化構成的內聚性。線條走向亦
然,有時如龍飛鳳舞,有時如激光閃電,有時似流水蜿蜒,蘊含著豐富的情感運動和心理意向。筆墨的狂放、老辣、 北京保利2020秋 李可染 秋風吹
下紅雨來 63.7×44.2cm 成交價
飛動,為早期和中期牧牛圖所未逮,牧童、牛的造型之洗煉達於極致。 RMB 3,56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