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8 - 中国书画夜场
P. 148
Lot 2536 李可染 1907-1989 漓江胜景
李可染從1959年開始畫灕江,一直到1989年,前後四十
年。從畫灕江之形,到畫灕江之神,最後是畫灕江之韻。他
筆下的灕江山水,越畫越洗練,越畫山體越高大,越畫造
型越單純。到了這個境界,白紙對青天,山川與予神遇而跡
化。你說他畫的是山?是石?還是幾塊清清蒼蒼的古玉?筆
老而秀,墨蒼而潤。焦墨飛白,似不經意中留出山岩幽光;
濃墨飛濺,粗服亂頭中率意瀟灑;重墨如盤,嚴謹造型中收
拾整體;淡墨如玉,空靈透明中層次無盡;輕墨似煙,清光
無滓中韻味雋永。水墨山水畫至此,豪華落盡,墨韻無窮。
——王魯湘
這幅畫的構圖是運用傳統「以大觀小法」,也就是減弱
遠近透視大小差別,人為地擴展境界。如果真的站在江邊,
則看不到這麼多,這麼遠,船也不會這麼清楚。這是畫勝過
照片的地方,自由。灕江山水的奇秀和變化無端的四時、照
暮景色兼具山水畫高遠、平遠、深遠之美,特別宜於拓展為
大幅創作,但在有自然對象轉化為畫中的藝術形象時,又有 桂林山水
很大的難度。置身清灕,眼中所見,無處不美,但在任何一
個固定的角度取景,都會感到局限,與瀏觀所得到的心中印
象相去很遠,李可染在此幅作品中寫到:「余三游灕江,覺
江山雖勝,然構圖不易,茲以傳統以大觀小法寫之。人在灕
江邊上終不能見此景也。」
李可染筆下的桂林山水時時空疊加起來的印象,是俯仰
周覽,前顧後瞻的綜合結果,無限豐富的物象對審美主體喚
起層疊的感情波瀾,情與景會,生成意境,促起創作激情。
這些作品明顯地表現出李可染藝術新的成熟,已是水到渠成
地跨入創作上一個新的階段。
—摘自《李可染的世界》,第152頁 李可染在陽朔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