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6 - 中国书画夜场
P. 146

2535






               徐悲鴻  1895-1953  奔馬


               Xu Beihong  Galloping Horse
               立軸  水墨紙本  1951年作
               hanging scroll; ink on paper; painted in


                  . ×  .  cm.      / ×    /  in.  约 . 平尺
               RMB: 2,400,000-3,000,000


               【題識】百載沉痾終自起,首之瞻處即光明。悲鴻辛卯,世廉先生雅教。

               【印文】悲鴻之畫
               【鑒藏印】譚啓龍收藏章
               【說明】1.上款人:「世廉先生」或為霍士廉(1909-1996),山西省忻縣北堡村人。193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
                      黨,在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屢任軍政要職。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出任陝西、寧夏、山西領導職
                      務,為西北發展殫精竭慮。在領導農業部期間,他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的原則,在農業生

                      產中實行分類指導,加強農業科學技術推廣和教育工作,注重引進國外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管理經驗,
                      對確保全國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順利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本幅為譚啓龍先生舊藏。譚啓龍(1913-2003),江西永新人,曾用名胡志萍。1928 年加入中國共產

                      主義青年團並參加革命工作,1933 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譚先生在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以
                      及新中國成立之後,先後擔任各級要職,是黨忠誠的好幹部。
                      3.譚先生與夫人嚴永潔平日工作繁忙,閒暇之余均好書畫,與彼時文藝界很多名人關友善,尤與徐悲
                      鴻、黃胄、傅抱石、關山月、賴少其熟稔。往來雅集,獲贈良多,本幅便為彼時政壇、藝壇名人相交
                      過往之雪泥鴻爪。





                   在中國文化的視野中,馬是集忠誠、勇猛、無怨與馴良於一身的動物形象。正如徐悲鴻在這件這件創作於1951
               年的《奔馬》一樣,在徐悲鴻的筆下,畫面上的馬身材高大、腿部修長,善於奔跑,嚮往自由,徐悲鴻突出了馬的
               肩部、胸部、頸部大塊肌肉的形狀,使馬的形象英俊、雄健。面部以鼻骨、顴骨為交界,軀乾以肩部、胸部的肌肉
               為交界,黑白分明,為了突出這一效果,他著意強調舞動著的濃重的鬃尾以及四肢的下半部,並在馬頭上略加白
               粉,造成畫面強烈的感染力。頭部的特徵是用強有力的稜角描繪出來,臉上有道長長的「白斑」,脖子伸長,有力
               的拱起來,關節、蹄子都畫得結實。馬的外部結構用線條勾出,明暗變化以水墨渲染處理,極具奔騰之勢,這種造
               型設計更能凸顯出馬的英俊雄健的形象。

                   徐悲鴻筆下的馬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那就是所有的馬都是沒有馬鞍和繮繩,它們堅韌、奔放、昂揚、但也時
               時流露出希望與憂憤之意,具有人格象徵的特質。從藝術表現看,他筆下的馬既有素描、解剖的精確嚴謹,又以中
               國書法藝術神采飛揚的筆法,大刀闊斧,畫出馬的精神,因此「信筆落落,自然超妙」,痛快淋灕,游刃有餘。無
               論是他筆下的群馬、奔馬、立馬、走馬還是飲馬,都有著充沛的生命力和強烈的象徵意蘊,徐悲鴻將自身強烈的思
               想感情和主觀精神融入到觀察和感受到的馬的形象中,在寫實的形體中充滿著浪漫的遐想和激情。

                   馬這一題材寄託了他希望中國人像那一匹匹奔馬一樣,頑強拼搏、不畏艱險、奮勇向前的強烈情感,也隱喻在
               民族危亡之際,中華兒女的英勇奮發。因此,與其說徐悲鴻是現實主義,不如說他是浪漫主義,或者說是浪漫版的寫
               實主義。他以詩人一般的情懷,以少小時候就擁有的「江南貧俠」、「神州少年」的英武豪氣站在現實世界的黑夜此
               岸,嚮往著未來。於是他的馬就是嚮往新世界的曙光,颯爽奔騰、一往無前。在他對待繪畫所下的功夫之外,更重要
               的是他傾注於其中的感情,並將這種情感化作一種精神、以馬為載體而表現出來。幾乎歷代中國畫皆有畫馬能手,然
               而徐悲鴻的馬卻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地奔騰在中國畫壇上,體現著一種雄壯的氣魄,散髮著英雄主義的精神。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