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0 - 中国书画夜场
P. 130
2530
傅抱石 1904-1965 山中廟宇
Fu Baoshi Temple among Mountain Pines
鏡框 設色紙本 1965年作
with framed; ink and color on paper; painted in
. × . cm. / × / in. 约 . 平尺
RMB: 2,800,000-3,200,000
【題識】一九六五年七月,傅抱石南京寫。
【印文】傅、一九六五
【說明】1.為北美十面灵璧山居舊藏。
2.香港佳士得,1991年3月拍賣會,編號69。
【注】本件拍品標的處於保稅狀態下,默認提貨地為中國香港,詳見《保稅拍品競買須知》。
本幅構圖宏偉,畫意深邃,畫家以點團和濃墨沒骨擦染為主寫蒼山松林,線條甚少個中氣象萬千。畫面上方是
雲中朦朧遠山,下方則是濃密山體及山中古寺。雲霧繚繞的遠山與古寺及點景人物達到虛實相應的效果。前景山體
以赭石皴染後復以抱石皴再濃墨寫出其厚重,這種筆法以散鋒亂筆表現出山石的結構,寫出山體高聳入雲挺拔的氣
勢和山石的質感,加強了畫面的深度及層次感,令畫中天地更呈寬廣。
左側山脈松樹沿山勢而生,依陡坡向上延伸,嵐氣穿插回蕩其間,拱托出山巒高巍聳峙凜凜之姿。山腳松林
中,紅牆黑瓦的古寺、三兩結伴錯落的人物營造出輕鬆靈動的生活場景,與背後山水之巨大對比,將山的體量映襯
出來,有「人在畫中游」之意境。
從整張畫的佈局上來說,近山取法北宋山水頂天立地式佈局形成遮天蔽地之效果,而點景人物設計在畫面右下
角,在山水密林中清新脫俗而出,人物的細緻與高山的巍峨形成強烈對比。近山、遠景、點景人物之間濃淡墨色之
變化而產生成次感和縱深感,畫面在氣勢磅礡里靈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