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5 - 中国书画夜场
P. 125
在雪景山水畫的發展歷
程中,「雪山行旅」作為中
國山水畫重要藝術母題,同
樣為歷代的名家反復描繪:宣
和畫譜記載禦府收藏了王維
的《雪岡渡關圖》、《雪川
羈旅圖》、《雪景餞別圖》
等,五代荊浩留有名作《雪
山行旅圖》(又名《雪景山水
明 陳洪綬《隱居十六觀冊》 (寒沽),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文徵明《關山積雪圖卷》(局 圖》),劉松年、姚廷美、
部),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戴進、謝時臣、唐寅、文徵
明、藍瑛、黃慎、戴熙等都
有同題作品《雪山行旅圖》。因為有了雪山這樣特定的環境,行旅圖就有了不一樣的意境和內涵。雪景在古人繪畫
中具有特殊的意象,古人愛畫雪景,為的是傳達一種寂寞、空曠、枯寂、荒寒、蕭索之意,營造的是「千山鳥飛
絕,萬徑人蹤滅」的孤冷意境。古人愛畫雪景,還為借景抒情,表達自己冰雪高潔的純淨脫俗的格調。羈旅情懷和
冰雪意境的結合,成為《雪山行旅》繪畫母題最獨特的魅力,吸引一代代中國畫家為之傾倒。
畫家對雪的鍾愛,除了對冰雪世界遠離塵器紛擾,純潔明淨,素潔高雅的視覺欣賞,更重要的是,冰雪能表達
畫家超凡脫俗、堅貞高潔、坦蕩磊落的超越情懷。明代「吳門畫派」創始人之一的文徽明畫有《關山積雪圖卷》,
他說:「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筆作山水以自娛,然多寫雪景,蓋欲假此以寄歲寒明潔之意耳。明末清初的一代
宗匠惲壽平為自己的《雪圖》題曰:「雪後寫得天寒木落,石齒出輪,以贈賞音,聊志我輩浩浩堅潔耳。」(惲壽平
《南田畫跋》)史稱他的雪景畫「深得冷澹幽雋之致」,所言誠不虛也。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畫家所關心的,不僅
僅是實實在在的冰雪物象,「千裏冰封萬裏雪飄」的壯麗景象,不過是畫家借景抒情、借景言志的一種手段,換言
之,冰雪只不過為畫家營造了一個虛靜空靈的背景,真正在這背景前表演的,卻是畫家與冰雪內涵密切相關的、高
蹈遠的靈魂。所以,畫家往往把自己的哲思或穎悟寄寓在冰雪中,這與古詩創作中的「寄情於景「托物言志」的表
現手法類似。
雪山,在禪家意味著大智慧。百丈懷海說「雪山喻大涅槃」,涅,佛家指的是清涼寂靜,惱煩不現,眾苦永
寂;具有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遠離一異、生滅、常斷、俱不俱等等的中道體性意義;也即成佛,指經
過幾年或則幾十年的修養,調理自己的思想,斷除大腦裏面不好的思想、程式、情感,最終達到沒有煩惱,超脫
生死的境界,也就是無所得,無執著,隨緣而不變的圓滿境界。由此可見,對佛家來講,雪山就是廣大無邊的超
越智慧。而對於畫家來講,他們畫雪山的高渺遠,是為了烘托環和氣氛,以繁複的內容來表現荒寒肅殺和冷寂無
奈,一顆心於冰封雪凍的酷寒環中探尋生命的意義,用藝術的筆墨詮釋他們對生命存在狀態的思考。這其中最好
的方式,就是用生命做一場雪山行旅,雪山行旅途中的各種艱辛與無奈,既有畫家們內心深處潛藏的生命憂患意
識,又有審美超越之後的超逸灑脫,特定情境下的行旅被賦予了更多更豐富的內涵,這可能就是歷代畫家醉心於
此的原因之所在吧。
大多數《雪山行旅圖》中的行旅者,都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最少也寄寓著作者自己的心境和理想。
「畫是無聲詩」,在歷代《雪山行旅圖》的畫中,畫家們將這種人生傷感表現得更為淋灕盡致,雪山行旅途中
的各種艱辛與無奈,同樣映射著畫家們內心潛藏的生命憂患意識:行旅是動態的過程,長路漫漫、風雪彌天,山一程
水一程,充滿重重艱難險阻,畫家將其定格在了瞬間,使瞬間變成永恆,現實人生的無著無落、無可奈何便全都寄
託在這個冰雪世界之中了。
─節選自趙春修《隱隱行人過雪山—「雪山行旅圖」意象研究》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