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3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
P. 213
徐悲鸿是创新的艺术实践者,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基础上,融入了欧洲古典现实主义技法,创制了富有时代感的新国画。徐悲鸿在法国学习
长达六年之久,并不是照搬西方的写实技法,而是做到了即使是素描线条也有中国画的神韵。这是他与人不同的地方,其线条既交代对象
的形体结构,又可作为纯粹的形式因素来单独欣赏。徐悲鸿长于画马、狮、牛、猫等各种动物,不自觉地有素描来造型,同时有传统国画的
笔墨使其生动传神。其艺术观与关注现实生活、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人生观高度契合,因此笔下的动物富有时代的寓意和魂魄。
由题识可知,此幅《春暖柳牛》的上款人“曼士二哥”即为黄曼士( 1890-1963),福建南安人,出身名门。一九二三年下南洋,时烟草业发展
蓬勃,他任南洋烟草公司新加坡分行总经理,精通多种语言,喜收藏字画古董,其兄黄孟圭( 1885-1965)同为徐悲鸿挚友。他好搜藏,集古
今扇画数百,有百扇斋之号。兄黄孟圭于二十年代与留法之悲鸿结识,酷赏其艺,引为莫逆,以徐氏之官费资助不时被中断,遂托付在星
洲之二弟曼士相助,此亦悲鸿赴南洋之源起。 1925年,徐氏应黄孟圭先生之邀,从巴黎再赴新加坡,此行再一次单固其在艺术史上的杰出
地位。自此至四十年代,悲鸿多次往返星洲,皆寓黄曼士于芽笼三十五巷之江夏堂中。观摩百扇斋收藏外,亦得以潜心作画,画马之作尤
伙,遂得“万马奔腾江夏堂”之誉,令星洲成为国外集悲鸿作品最丰之地。
徐悲鸿先生旅居新加坡期间,黄孟圭先生于自家寓所为其提供起居作画之空间,其多幅奠定美术史重要地位的经典作品诞生于此。徐氏
视黄氏兄弟为挚友,尊称“大哥”、“二哥”,在此作中亦可得证。黄氏兄弟过身后,毕生珍藏由家人及东南亚著名收藏家传承。在此幅《春
暖柳牛》中,徐悲鸿先生尝试用写意的笔法寻求自然而真实的表达,画面上的两头牛,在湿底上用淡墨勾勒轮廓,肌肉结实而放松,四肢
粗耻,涉水过河。画面底部绿色苔藓覆盖的岩石加强了画面的稳定性和厚重感。画面右上方所绘青绿色的柳树,把春意盎然氛围营造的
恰到好处。整幅作品彰显了徐悲鸿先生在欧洲所学之造型和写实透视之精湛技法。他笔下的牛象征着坚毅、勤勉,正如他的马、狮子代
表雄强一样,当时孱弱的祖国需要阳刚、奔腾、坚毅、雄强的精神!画中之牛有一种待发之势,其腿部又像极了马腿,「牛身马腿」是徐悲
鸿的独特造型,是他渴望将坚毅与雄强两种力量结合的表现,是一代真正的教育家对祖国变富强的深切期盼,是一份沉重的历史使命和
崇高的图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