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4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
P. 214

题  识  秋风万里频回顾,认识当年旧战场。卅年十月长沙大捷,写此志喜。悲鸿
                                                             客槟城。
                    729
                                                      钤  印  悲鸿之印、东海王孙
                      奔 马
                悲 鸿 徐      立 轴

                             水
                           本 墨 纸

               1895
                |
               1953       1941 年

                           作
                                                      徐悲鸿擅长是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

                                                      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早期的马颇有
                                                      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
                                                      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
                                                      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而建国后,他的马又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仍然是奔腾
                                                      驰骋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多了欢快振奋。
                                                      此幅《奔马》,创作于1941年,正值徐悲鸿在马来西亚槟城举办抗日经费筹募活
                                                      动,历经战乱,时事变迁,此幅作品得以完整保存,颇具历史意义。 1941年,抗日
                                                      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作为中华民族的铮铮铁血男儿,徐悲鸿的爱国热情从未稍

                                                      减。徐悲鸿赋予了此作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拳拳爱国之忱,溢于纸背。
                                                      此幅作品中,画家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转折部位,并以干
                                                      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
                                                      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既充分发挥了中国传
                                                      统写意画的简洁与凝练,又结合西画的块面与光影,浓墨与淡墨交错,湿笔与渴
                                                      笔互辉,把马的形体表现得十分强健,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备感精神
                                                      振奋。画面用笔纵放淋漓,但造型结构却十分严谨。特别是对马虽瘦骨憎错却仍

                                                      昂首长啸的刻画,不仅深得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的诗中真意,更深得画
                                                      中三昧,别具审美价值。纵观整体,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奔跑的双
                                                      腿和前身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大有一种破空而来、呼啸而去的磅
                                                      礴气势。此幅《奔马》的一大亮点:所画马头部向后回望,马嘴微张露出牙齿,面
                                                      露喜色,这惟妙惟肖的刻画,正与此幅作品左下方之悲鸿先生之所题:“秋风万
                                                      里频回顾,认识当年旧战场。卅年十月长沙大捷,写此志喜。”相呼应。加之本幅

             徐悲鸿 1941 年作《奔马》 130×76cm 徐悲鸿纪念馆藏         尺幅有九平尺之巨,实为罕见的精品佳作。








           Xu Beihong
           Galloping Horse
            Hanging scroll; ink on paper
            Signed Beihong, dated 1941, with 2 artist seals
              . ×  .  cm.   ×       in. ჿ . ௜Ԅ
           RMB: 6,000,000-8,000,000
           USD: 869,600-1,159,400


                                                             198 |  199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