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8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
P. 208

识   辛巳之秋,悲鸿。
                    727                                   印   徐悲鸿
                                                          文   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
                      七 言 书 联 行
                徐 悲 鸿      墨 纸 本 立 轴 水                来       源      中国嘉德 1996 秋季拍卖会,第 156 号拍品。

                                                      说       明        此联联语为明代杨继盛名言。1959 年 7 月 4 日***同***、刘建勋、梅
                                                             白三人谈话时曾念及此句,并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这两句,并照此
                                                             去做。”此句点出为人须有高尚情操与人格力量,徐悲鸿亦喜此句,并以此数
               1895                                          写联语或赠至交好友,或自留自勉。本幅便属后者。
                |
               1953        辛 巳
                           (
                                                      说起徐悲鸿先生,大家首先映入脑海的便是他画家的身份,画作的光芒过于耀
                          1941 年
                           )                          眼,使得大家都忽视了徐悲鸿其实也写得一手好字。其实,徐悲鸿对书法艺术极
                           作
                                                      为重视,甚至超过绘画。他在自己收藏的《积玉桥字》中开头便写道:“天下有简
                                                      单之事,而为愚人制成复杂,愈久愈失去益远者,中国书法其一端已。中国书法
                                                      造端象形,与画同源,故有美观。演进而简,其性不失。厥后变成抽象之体,遂有

                                                      如音乐之美。点画使转,几同金石铿锵。人同此心,会心千古。抒情悉达,不减晤
                                                      谈。”从这段话我们便可以看出徐悲鸿对于书法艺术的兴衰演变极为熟悉,也极
                                                      有见解。
                                                      徐悲鸿年幼家贫,从小便随其父徐达章学习书画, 13岁开始便以卖画为生,20岁
                                                      的时候得友人相助来到上海,从而结实了康有为,康有为对于徐悲鸿十分欣赏,
                                                      收其为弟子,他便在康有为的指点下学习书法,曾数遍临摹《经石峪金刚经》、
                                                      《爨龙颜》、《张猛龙》、《石门铭》等碑拓,对于大篆、小篆、魏碑、行书等均有
                                                      涉猎。所以康有为对于徐悲鸿的书法影响很大。
                                                      此幅悲鸿先生于1941年所书:“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羣言”之行书七言

                                                      联,据传是明代杨继胜从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提炼出来的。其意是说为人处事
                                                      要谦虚,要善于看到对方的每一点长处,哪怕是仅有一点可取之处也必须肯定;
                                                      待人要和气,要善于观察思考旁边人的做法、言论,从中汲取正确的东西。此作
                                                      脱胎于魏碑,参以行书笔意,整体的结构疏朗大方。由于悲鸿先生在年少时学习
                                                      过赵孟俯的书法,所以即使其书法脱胎于魏碑,却没有魏碑凝重;而与徐悲鸿自
                                                      己的老师康有为相比,他的书法更为锋芒内敛,没有康有为书法的霸道之感,使
                                                      作品更多充满了平和淡然。徐悲鸿的书法最特别之处就在于,在他的作品中几乎

                                                      没有其他书法家经常使用的墨色强烈对比变化,在字的结体上、节奏上也没有太
                                                      大的夸张变形与起伏,整幅作品线条平缓而流畅,给人非常内敛和纯净的感觉。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字是最能表现其心性的,徐悲鸿的字则充满了儒雅与淡然,
                                                      极富书卷气。由于康有为的影响,徐悲鸿也对魏碑大力倡导,曾有“北碑怪拙吾
                                                      人能得其美”之语;而在其书法作品中也体现了“宁拙毋巧,宁丑勿媚,宁支离毋
                                                      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的理念,这是明末清初书法家傅山的“四宁四毋”理念,也
             徐悲鸿 1939 年为邦珍先生作《行书七言联》 171.5×45cm
                 中国嘉德 2018 秋 Lot332 成交价 310.5 万       贯穿于徐悲鸿很多的艺术作品之中。


           Xu Beihong
           Couplet in Running Script
            Hanging scroll; ink on paper
            Signed Beihong, dated 1941, with 1 artist seal
              ×  .  cm.   ×       in. ჿ . ௜Ԅ(ૄږ)
           RMB: 200,000-400,000  (2)
           USD: 29,000-58,000(2)


                                                             192 |  193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