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4 - 现当代艺术
P. 194

让·苏��皮 JEAN SOUVERBIE



          苏弗尔皮是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董景昭、刘自鸣等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求学期间的老师,技艺高超,学识渊
          博,性情宽厚。1946年入选法兰西美术院院士。1976年,巴黎伯恩海姆-祖尼画廊为他举办了大型回顾展。他一直致力于探
          索将法国古典主义与立体主义联系起来的综合风格的道路,并坚信自己能够革新法国的古典艺术。他惯于用“黄金比”来构

          设画面,同时注重保持一种平衡感,擅长创作自然静物和女人体为题的作品,其画面中的蓝色调十分特别。


          这幅《高脚盘中的静物》(Lot 1593) 创作于1915年,展现出艺术家正集中精力创作立体主义作品:笔法极简凝练,颜料的
          运用及色调处理上极具现代性,色彩高度密集。虽然作品主题简单、传统,但是作品具有极强的内在表现力,并由不同图
          案间蕴含的诗意与感性节奏进一步增强,比如高脚盘中向右延伸的葡萄线条由玻璃高脚酒杯杯纹线条延续。作品寓意丰
          富,葡萄、葡萄藤象征着繁盛;水晶高脚盘意指脆弱的身躯,而酒杯暗示盛放血液的宗教圣物,等等,这些精神性的元素
          自十六世纪起在欧洲静物画中占据主导地位。苏弗尔皮为这件日常用品赋予了寓意,我们可以感受到波德莱尔及其诗集

          《恶之花》的精髓,魔鬼也可成为上帝。


          《高脚盘中的静物》(Lot 1593) 的画框与作品相得益彰,为雕刻木框,黑色烫金边框,被称为“à cassetta”,受意大利画框
          风格影响。装饰图案雕刻成链环及玫瑰结式样。现代画框,由巴黎的“DELF 画框艺术”坊制作,该画框制作坊位于法国巴黎
          彭提维街道19号,邮编 75008。


          *注:让·苏弗尔皮的中国学生:
          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董景昭、CHEYNE ANITA、HO PEI CHU、刘自鸣 、LAM PHUT、LAI FOONG MOI




         帕��·��-布�莱 PASCAL DAGNAN-BOUVERET



          帕斯卡·达仰-布弗莱是当选法兰西研究院院士中最年轻的艺术家之一。1900年10月27日,他又当选为法兰西美术院院士,
          因而被视作当时代一名极重要的艺术家。达仰的画室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十分出名,他在那里给天才青年以谆谆教
          导。1920年,中国画家徐悲鸿(1895-1953)进入他的画室。



          1925年秋,徐悲鸿在巴黎商店看到达仰-布弗莱创作的一幅《奥菲丽娅》时非常想买下收藏。为此他去到新加坡,并在友人
          的帮助下筹集资金。最终喜获作品,如今收藏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中。


          我们这一版本的《奥菲丽娅》(Lot 1594) 同样为达仰所创作,与被藏于徐悲鸿纪念馆的同主题创作形成极好的对照。在这一
          版本中,画家用单色调描绘了一幅小尺寸作品,这一技法将该版本中的莎士比亚女主人公的形象 描绘地更隐秘,更加具有
          戏剧性。达仰-布弗莱从中展现了他描绘那些内心惊惶不定的人物面部表情的天赋。这幅描绘脸部表情的佳作犹如一面呈现
          灵魂的镜子,这是艺术家创作的特点,他避免使用过于浮夸的笔法而专注于表达一种悲悯关怀的情绪。



          “奥菲丽娅”是他偏爱的主题,来源于莎士比亚(Shakespeare, 1564-1616)1601年所著的作品《哈姆雷特》,并在十九世
          纪很快于法国浪漫主义阶层中受到欢迎。她是象征主义画家们喜爱的主题。在故事中,奥菲丽娅和哈姆雷特在婚姻反对的
          禁锢中萌生纯朴爱情。但哈姆雷特拒斥奥菲丽娅,以让人相信他的疯癫。被爱人离弃的奥菲丽娅亚失去理智而自尽,被发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