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中国嘉德2022年秋拍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夜场
P. 25
一时之先;后成“徐蒋体系”,更成为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肇始。作为
徐悲鸿得意门生,张蒨英1935年的《自画像》展现了新世代女性的觉醒
与力量,孙宗慰《蒙藏人民歌舞图》将敦煌人物造型方法融于油画,展现
异域热烈风情的同时,开辟出独特的平衡之道。沙耆《比国写影—评论家
Stephane Rey夫人像》取欧洲百年油画精粹,辅以个性强烈的色彩语言,
是其留欧十年间最精彩的人物肖像之一。
而作为“调和派”旗手的刘海粟和林风眠,虽都是将传统水墨、书法写意
精神和西方印象派、表现主义等相结合,化生出具有强烈现代色彩和生命
情致的作品,又各具面貌。刘海粟《上海庙会》是其60年代油画成熟期里
的代表作,人物众多笔力雄健,也代表了当时主流之外的另外一种典型样
式,是其承前启后的关键性力作,对于创见完整的20世纪中国油画史的结
构至关重要。林风眠《南方》作于1970年代,调和了法国印象主义、原始
主义的色彩和中国传统水墨的韵味,宁静悠远的诗意之境别具一格。其杰
出门生吴冠中则将画意融入新世代的藏民人物,创作出其生涯尺幅最大的
人物画《格桑花儿开》,堪称填补了60年代中国人物油画史之空白。
及至世纪末,游曳于中德文化之间的程丛林以80年代之人物群像力作《华
工船》回望华人百年奋斗血泪史,重新将艺术表现与民族精神进行了历史
性的联系与思考,以史为鉴,笔刻美术史丰碑,震撼人心。这些艺术家在
艺术信仰与社会流变之间,展现出艺术强大的精神张力。他们以“写人”
入题,赋写情志,通过“时人时貌”,以具有革新意味的艺术语言,完成
了自我与时代的血脉连契,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观看中国历史、反察当
下的独一无二的图像式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