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古籍善本 金石碑帖
P. 108
税 1988
清光绪十八年壬辰科二甲第七名宗室宝熙殿试卷 书,书法端庄肃穆,具古朴之气。
清光绪十八年(1892)写本 进士是科举的终点。中了进士,科举功名就到了尽
1册22折 纸本 头。但科举的终点正是仕途的起点,宝熙考中光绪十八年
钤印:礼部之印 (1892)壬辰科二甲进士,同年与他金榜题名者,有日后
提要:爱新觉罗·宝熙,隶属满洲正蓝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二弟 的北大校长蔡元培、教育家唐文治、出版家张元济、藏书
穆尔哈齐十世玄孙。宝熙的殿试卷封面,有朱笔批注“第二甲第七 家叶德辉等人。之后宝熙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国子监
名。”之后是应殿试举人宗室宝熙自录的考生信息及其曾祖海兰泰、 祭酒、学部左侍郎、山西学政、宪政编查馆提调、总理禁
祖父受庆(道光二年进士)及父亲奎润(同治二年进士)三代信息。 烟事务大臣等职;辛亥革命后,历任大总统府顾问、约法
宝熙参加会试时年方二十五岁,以四品宗室应光绪十四年乡试中式, 会议议员、参政院参政等职。溥仪未出宫时,宝熙曾与陈
由举人应光绪十八年壬辰科会试中式。 宝琛、耆龄、袁励準等人奉命整理古书画。1924年,冯玉
殿试是科举的最高一级考试。是由皇帝主持,“天子亲策于 祥发动政变将溥仪赶出故宫后,摄政内阁组成“办理清室
廷”。早在武则天时就已经有了殿试,但并没有形成制度。直到北宋 善后委员会”,宝熙即作为清室代表参与其事。
太祖时代,殿试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设置的目的是让所有的考生 EXAMINATION PAPER IN PALACE OF BAO XI
都成为天子门生,对天子感恩,为朝廷效力,而不是让考生对考官表
Manuscript in 1892
示感恩,防止他们形成朋党。明清两代延续并进一步完善了这种殿 1 Volume Paper
试制度。殿试时间一般在会试后一个月左右。明朝在三月,清朝后 11.5×44cm 4 / 2×17 / 8 in
3
1
来改在四月。乾隆二十六年(1761)将殿试定为四月二十一日,四月
二十五日传胪,从此成为定制。清代殿试先是在太和殿,后改在保和 RMB: 120,000-200,000
殿举行。 USD: 16,700-27,800
宝熙参加的光绪十八年壬辰科殿试,制策问之以绥远、正仪、
储粟、屯田诸大政。中式二甲第七名的宝熙的殿试考卷上可以看到八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
位读卷官的评分,获得的是八个圈。 买须知》。
从理论上而言,殿试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应是策文的内容,但 The item is held under the bonded status, please check
因对策并非如八股文一样是标准化的考试文体,其等级的好坏很难确 the NOTICE ON AUCTION OF BONDED LOTS in
定,读卷官往往将答卷的书法作为评定等级的主要标准。宝熙能诗善 this catalogue for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