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饕餮——中国古代重要书画专场
P. 33

题郑板桥上,金石镌永贞

                                                ——从郑板桥《行书李白诗》卷的庋藏者到南社收藏群体的审美趣味







                           郑板桥的《行书李白诗卷》是一件来源清晰、流传有序的书法精品。从题跋者的信息可知,是卷
                           为号称“南社十杰”之一的朱梁任所藏,在题跋者七人当中,有同为南社社员吴梅的身影,也有
                           如邹寿祺、周仲芬、方镐等雅好金石的收藏群体的共同唱和。不难发现,跋者与藏者之间,具有
                           共同的鉴赏趣味,再扩展开去,这种趣味似乎与南社众多社员的雅好的有着相当程度的交集。了
                           解这一取向,我们便能把握郑板桥《行书李白诗》卷为这一群体所吸引的某种内在特质,同时也
                           能从侧面反映出南社群体的审美偏好以及人文素养。

                           先来看本卷的收藏者朱梁任(1873-1932),名锡梁,字梁任,号纬军,别号君仇。江苏吴县
                           (今苏州)人。1909年由柳亚子介绍入南社。南社虎丘首次雅集十七位参与者之一。同盟会会
                           员。自幼读书学剑,早年留学日本。武昌起义后,即参加民军。嗣后,曾任上海持志大学、南京
                           东南大学等校教授。热心苏州地方文物的保护,走遍城坊,寻碑访古。1932与子赴用直参加唐塑
                           罗汉古物馆的开幕典礼,中途舟覆,父子不幸一同遇难。
                           从朱梁任生平经历来看,不难发现他是一位好古敏求,修文习武的传统知识分子,观其对文物保
                           护的加意以及寻碑访古的热情,便知其在戎马案牍之外,嗜古尤深。这让人联想起南社的另一位
                           性情刚烈,曾举事行刺端方的同盟会会员、藏书家刘三刘季平。刘季平雅好金石,尤擅汉隶,与
                           吴梅、黄宾虹等南社同侪交谊甚笃,除了诗酒唱和等文人日常的社交往来,摩挲金石,鉴赏书画
                           也是彰显其学养以及趣味的重要活动。黄宾虹作为最早期的南社社员,其蒐藏古玺颇富,山水书
                           法深得金石之养,可谓人尽皆知;再联系到手卷题跋者之一的吴梅,他不仅是早期南社社员,更
                           是近代的曲学泰斗,与姚茫父、王国维并称“曲学三大家”,且不论姚茫父和王国维分别在金
                           石书画以及文字考古方面的学术高度,就连吴梅的业师、人称“江南曲圣”的俞粟庐(俞振飞之
                           父) ,也是一位“广收碑帖”、“通金石学”的多面圣手。在师门的熏染之下,吴梅的艺术格
                           调和鉴赏水平自然高迈不凡。由上述举隅不难发现,金石碑帖之学,在这个爱国救亡的文学社团
                           当中,似乎具有广泛的认可度和粘合度,因金石学包举博大,是综合文字、训诂、书法、史料、
                           辞章、考据等多领域的学问,有着如同赵之谦“不读五千卷书者无得入此室”匾额的门槛,善此
                           道者,乃无一浅学之士,他们之间因此同好而相契的友谊,无疑决定了这一群体审美趣味上的高
                           度同质。

                           再看郑板桥《行书李白诗》卷里展现出的特质,是作为郑燮六十岁后书法艺术巅峰期的作品,以
                           分书入行楷,纵横驰骤,别成一格,部分用字保留高古的篆法,篆隶相参,线质有如鹤铭、山
                           谷,镂金铸铁,古秀独绝。相比于常见的以“行”为底子的“六分半书”,此卷流露出铿锵有力
                           的金石之韵、上古碑碣摩崖之遗风。无怪缶庐弟子、篆隶名家方镐在此卷引首写下“屈玉垂金”
                           四字,正是对此书卷金石气的认同。另外还有民国著名金石学家邹寿祺、周
                           仲芬等友人的题跋,也从侧面反应出手卷藏者朱梁任的金石之交,以及南社
                           社员特定收藏群体的审美偏好。

                           鲍俊曾有诗云:“交友盟金石,知君有胆肝”。南社社员的金石之交,的确
                           如同高山流水,令人为之神往。作为中国近代最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团
                           体,他们不仅以千钧之笔救亡图存,更是身体力行地弘扬国故,保存文脉,
                           颇具古之士人君子的休休有容之风。而郑板桥书法中独辟蹊径、以古为新的
                           改革精神,又像是南社团体血脉里的沉潜而激扬的律动,在“文以载道”的
                           精神寄托里,勾勒出他们胸中的万里山河。                                                           收藏者朱梁任遗影


                                                                                                   郑燮  行书“李白诗卷” 1205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