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饕餮——中国古代重要书画专场
P. 28
康熙末年至乾隆初年,是李鱓人生道路的转折时期,也
是其艺术道路的转折时期。李鱓在绘画上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后,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蒋廷锡是当时政界和
画坛的一流人物,但李鱓并不以此为满足,转而向指头
画大师高其佩求教,崇尚写意,这正是李鱓绘画生涯中
重要的里程碑。
李鱓中期的花鸟作品,在表现形式上都表现出明代孙隆
和清初正统花鸟画风代表恽寿平用彩色作写意花卉的传
统风格,而且发扬了陈淳、徐渭和高其佩奔放、自由的
水墨写意画风,绘画风格由先前的严谨、细腻转向随心
写意,作品显得强劲而富有生命力。
李鱓来到扬州后,又从石涛的笔法中得到启发,遂以破
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这是李鱓绘画风格上的一
次重大变化,因为他从此背离了传统绘画恪守古法的原
则,最终形成水墨融趣、恣意挥洒的个人风格。李鱓欣
赏八大山人的用笔,赞扬石涛的用墨,并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水的运用。李鱓对于笔、墨、水的关系,颇有心
得。
“六十外又一变”是李鱓自身绘画风格的深化,对他的
绘画生涯来说,60岁以后,他豁达自如,视规格法度为
儿戏,又不失对待绘画的严谨态度。李鱓的大写意画
风,讲究的是暮年变法,他愈老愈见其心境。60岁后,
李鱓解组滕阳,隐居故乡,以画为乐,心境清净。在笔
墨运用上,他不拘泥于法度,即使是对于常画的题材,
也要找寻自己的独特理解,所以其作品笔墨苍劲秀润,
倍见精神。
此《荷花鸳鸯图》轴作于乾隆十五(1750)年,李鱓时
年六十五岁,为晚年变法时期的力作。画面描绘荷塘水
畔,鸳鸯双栖。笔墨老硬迟厚,颇重筋骨,并无板桥所
言散漫颓唐之病。首先看荷叶的根茎,一根根从画面一
角交错挺出,如折钗之股,虬曲盘绕,墨色润中带枯,
笔力雄健。荷叶正面以笔肚铺刷,淡墨打底,浓墨破
化,水墨流动交融;背面则以破笔淡墨横扫,筋脉毕
现,看似粗头乱服,又于荒率之中又呈现出灵动的美
感。最后是莲瓣、芦苇的描绘,用墨一润一枯,笔意甚
浓,从侧面又能反映出李鱓深厚的书法功力。
在落款方面,李鱓以颜筋柳骨的书法风格协调了雄放的
画风,从写意的荷叶旁穿插腾挪, 直贯而下,占据了
幅左三分之二的空间,似乎成了画面的脊梁。诗中描写
了夜雨打残荷的萧然之景,尤其是末句“昨夜黑云摇浦
溆,草堂尺素风雨凄”,恰与画境暗合。再联系其生
平:由文人出身的宫廷画家变成了职业化的文人画家。
出名最早,然而遇到的意外打击也最多,崎岖曲折,罢官
归来,则糊口砚田,终日埋头笔墨。不甘寂寞的雄心与
几番起落的坎坷,都凝结在他晚年恣情肆意的笔墨里,
成为其作品精神的外在流露。
1204 LI SHAN LOTUS POND AND MANDARIN DU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