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饕餮——中国古代重要书画专场
P. 34
腹内诗书存千卷 床头金银无半文
郑燮《屈玉垂金书法》卷赏析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刘金库
本卷郑板桥书法长卷,书芯纵22.5厘米,横185厘 为廪生,四岁丧母,由继母抚养长大。至其父时,
米,第二段纵22.5厘米,横222厘米,前有引首为方 家道中落,虽有学养,仅考得个禀生,枯守家园,
镐所题,纵22.5厘米,横92.5厘米。此卷是郑板桥十 教几个蒙童,生活相当清苦。郑板桥是独子,不幸
分少见的长卷书法之一,正如方镐在引首中所题的 三岁丧母,依靠乳娘费氏抚养。这位乳娘乃是他祖
那样:全卷是“屈玉垂金”的书法长卷。 母的侍婢,感主人之恩,不顾自己的丈夫与孩子,
而到郑家来共度患难,每日清晨,背负著瘦弱的板
开卷是引首大字:“屈玉垂金,学让生方镐题。”
方镐(?~1906),字仰之、卬之、根石。安徽仪 桥,到市上作小贩,宁愿自己饿著肚子,总得先买
征人。篆隶刻印悉仿吴让翁,橐笔吴门,师事吴缶 个烧饼孩子充饥。
庐,能得其奥?,镂金刓玉,工雅殊绝,摹北魏碑 他十九岁时中了秀才,二十三岁时结婚,为了生
拓亦佳。存世有《《左学右支让生印谱》、《仰之 活,到扬州去卖字画,无人赏识,很不得意,有时
印存》。本印谱共选录有96印。正文中是郑板桥所 逛逛青楼,或借酒浇愁,显得消沉。迨至他三十岁
写的唐代大诗人李白《蜀道难》、《古别离》、 时,父亲穷困而死,后来儿子也饥饿而死,境遇至
《长干行》三首长诗,款署:“板桥郑燮书。”下 惨。所幸他四十岁中了举人,四十四岁中了进士。
钤“郑燮之印”(白文)、“板桥”(白文)二 再到扬州,因已有了名气,他的字画连同旧作,都
印。全卷用楷隶工书,综合草、隶、篆、楷四体, 被当成墨宝,他慨於炎凉的世态,特地刻了一方印
再加入兰竹笔意,写来大小不一,歪斜不整,自称 章盖在他的作品上,印文为“二十年前旧板桥”,
“六分半书”,他以黄山谷笔致增强写字作画的气 多少也带点自嘲的意味。现就本卷书法进行逐一剖
势,以“乱石铺街、浪里插篙”形容其书法的变化 析。
与书论的依据。对于郑板桥其人的形象是“难得糊
一.郑板桥学李白的诗文与书法
涂”、辞官回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惟携
黄狗一条,兰花一盆。 郑板桥酷爱唐诗,学唐诗,也写得一手好诗,本卷
就是他写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三首长诗。郑板桥的书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
法独创和写意并重,著意趣味。他自谓书法绘画应
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康熙秀
有“真气、真趣、真意”的“三真”境界。
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扬州八怪”之
一。历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 其实,无论是学诗、写诗、画兰画竹,郑板桥受到
民忤大吏,乞疾 唐诗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他对于唐诗中的豪放派李
归。诗书画均旷 白、哀婉派杜甫等人的诗词,研究得十分到位,
世独立,人称三 并且能写出像唐人那样的豪放派诗词,也能写出
绝。有《板桥全 哀婉派杜甫那样的诗赋。比如,他的豪放派好诗有
集》。 《竹石》题跋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
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题
郑燮是康熙秀才 画兰》诗:“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坚贞还自
(19岁)、雍正 抱,何事斗群芳。”《题竹诗》:“一节复一节,
举人(40岁)、 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咏
乾隆进士(4 4 雪》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
岁),虽才华盖 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世,跨越三朝,
然 50 岁时才做 学哀婉派杜甫的诗则有《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
了个七品芝麻 中丞括》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
官。 谈到板桥 声。些吾曹州握桐春,一枝一叶总关情。”《盆
的家世,亦属书 兰》诗:“春兰未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阅
香门第。其父 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题半盆兰蕊
图》诗:“盆画半藏,兰画半含。不求发泄,不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