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饕餮——中国古代重要书画专场
P. 106

“性不喜近显贵,好从耆宿及高僧游。扬州介江淮之                                    某派,而广泛师法历代画家之长,将传统的笔墨技法加
          交,四方之名彦舟车过邗水蜀冈间者,辄访萧子。萧子                                   以变化,又注重师法造化,从大自然吸取创作源泉,技
          辄与之登平山堂,饮酒指顾隔江诸山以为乐”。生平与                                   法表现极为完善。从时间顺序和特征来看来,其创作大
          曹寅、石涛、卓子任等相善。曹寅有《题萧冶堂小照三                                   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石涛早年在武昌,摹
          首》《鹿墟、冶堂夜归不及送题扇却寄》等,记二人交                                   仿董其昌风格对传统技法学习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宣
          往之事。萧征乂好诗歌,喜结交佛门之人,故石涛至扬                                   城时期,这也是石涛艺术创作中的融会和创新的阶段;
          州,他多次登门造访,因而结为至好。使李虬峰非常感                                   第三阶段是南京和扬州时期,直至终老天年,是石涛绘
          动的是,自己因避水灾而从兴化移居扬州,穿着破衣烂                                   画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阶段。
          衫,而出身富显的萧征乂毫不介意,主动登门叩拜,日                                   从画风看,《云山秋晓图》属石涛第三阶段作品。《云
          与其谈诗,竟而忘归。
                                                                     山秋晓图》,虽然保留着梅清的灵秀,但其笔墨清腴、
          这种“不可一世之志”使萧征乂在扬州的诗坛享有盛                                    恣肆洒脱的个性已流露无遗。画中景物层叠,树木茂
          名。王躬符在汪玉枢的南园征集《城南宴集诗》,也有                                   密,墨韵润泽,笔触劲炼。山石用披麻皴,横直交错,
          萧征乂之诗。《诗乘》初集卷十二收有萧征乂之诗。王                                   秀灵而坚实,密集的破笔苔点,使山势更显苍莽。作者
          勿翦《知新录》卷三十二前勿翦注“江都萧暘也堂”参                                   巧妙地运用虚实、黑白的均衡布局,通过迷离晨雾的若
          校。朱观《岁华纪胜》二集卷下也收录了萧征乂之诗。                                   隐若现,营造了“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佳构。
          萧征乂和扬州的一些具有独立不羁个性的诗人多有来                                    左上首婀娜多姿的行书题款,使画面显得更潇洒、秀
          往。这种“不可一世之志”也最得石涛的欣赏,石涛本                                   丽、和谐。构图尤其暗合了石涛所持“两段者,景在
          就具有这种“不可一世之志”,石涛和萧征乂都是性情                                   下,山在上,云在中”的观点,体现了他艺术创作风格
          中人,他们在狂狷中享受着性灵的快乐。                                         已处于递变的重要阶段。无论对佛学禅理的悟解,还是
                                                                     对传统笔墨技巧的把握以及在思想认识上的活跃程度,
          康熙南巡,他两度接驾,在扬州接驾时山呼万岁,并献
                                                                     都反映了其艺术创作已进入佳境。石涛不少巨幛大幅作
          《海晏河清图》,题诗曰“东巡万国动欢声,歌舞齐将
                                                                     品都成于这个精力充沛、心情亦舒畅的时期。
          玉辇迎。方喜祥风高岱岳,更看佳气拥芜城,尧仁总向
          衢歌见,禹会遥从玉帛呈,一片箫韵真献瑞,风台重                                    本图在石涛上人作品当中,有三个突出特徵:一是本图
          见凤凰鸣。”以“臣僧元济(石涛法号元济)九顿首”落                                  标明石涛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其喜欢用湿
          款,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并在此后北上京津,结交当                                   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氤氲
          时的满清贵族,与当时朝廷认可的画坛正宗“清四王”                                   气象和深厚之态,
          中的王原祁合作作画,以图得到时局的赏识。石涛挤入
                                                                     与石涛的《山窗研读图》对比,虽则用墨很浓重,墨气
          新朝权贵圈子的行动不可谓不积极,但作为失败者的后
                                                                     淋漓,空间感强,但不如本图运笔灵活。加之本图细笔
          裔他却最终希望落空,1692年秋天,50岁的石涛回到了
                                                                     勾勒,很少皴擦,或粗线勾斫,皴点并用,已经形成自
          他北上的出发之地——扬州,并在此终老。
                                                                     己苍郁恣肆的独特风格;二是本图运笔酣畅流利,多方
          从上文可知,与李虬峰最为密切的苏易门、萧征乂二人                                   拙之笔,方园结合,秀拙相生。而《山窗研读图》的画
          都放荡不羁的文人,从中可知,本幅的上款人也是一位                                   法则是程式化,很熟练,多圆熟之笔,没有拙笔之趣;
          放荡不羁之人。                                                    三是本图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笔情恣肆,淋漓洒
                                                                     脱,不拘小处,以奔放之势见胜。而《山窗研读图》则
          三、本幅艺术特色
                                                                     讲求气势,虽有郁勃的气势,却没有营造出深邃之境。
          作为前朝王孙,石涛在品格上颇受当时江南士林的指
                                                                     石涛逃于禅而隐于画,国破家亡的打击和痛苦,陶铸和
          责。也许是因为现实生计的压力,也许是一种强烈的个
                                                                     焕发了他的绘画品性和才华。他一生浪迹天涯,云游四
          人功业感的驱使,   石涛回到扬州的石涛蓄发还
                                                                     方,纵览五湖三泖,越烟吴月,江南名秀,搜遍匡庐、
          俗,以道人面貌存世,不剃发不易服,重新回到自己前
                                                                     黄山、华岳诸山万千丘壑,乃至远游燕、鲁众多胜地,
          朝王孙、遗老的命运定位上,鬻画为生。晚年他将自己
                                                                     足迹踏遍半个中国!于是画出了山山水水的千情万态,留
          的居所命名为“大涤草堂”,并以“大涤子”为号,在
                                                                     下了无数精劲秀逸之致、奇气异彩横溢的作品,以独树
          给友人的书信中,石涛写道:“济有冠有发之人,向上
                                                                     一帜的艺术风格深深地影响着后世的画风,是他“搜尽
          一齐涤”。究竟他想涤去的是什么,是他命中注定的前
                                                                     奇峰打草稿”的灿烂结晶!石涛的艺术主张和绘画实践
          明王孙的身份,还是一度对新政权的幼稚幻想,亦或之
                                                                     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中国画向近、现代的发展
          前人生种种纷扰。一个需要自我清洗的人生,总难免压
                                                                     作出了重要贡献,尤以山水画及其论著《画语录》名重
          抑着激愤。
                                                                     天下。
          纵观石涛一生的绘画艺术,他的作品不局限于师承某家
          1220 SHI TAO  CLOUD AND MOUNTAIN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