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南风——广东美术作品
P. 36
Lot1140-1143为岭南古籍碑帖信札写本专题
(后跋一、二、三) (后跋四、五)
后跋一:余昔游端州,摩挲碑字,最爱竇乳练于玉颜,石林 三百五十五字,国字完好兵燹失去致可惋惜。此本国字锋锡完
列于仙座一语,赞为曲肖。官京师,高要吴秋舫前辈出其所 整墨色浓厚,明拓无疑,披览一过令人对竹思鹤。辛未至冬息
藏石室记,墨色古质,香溢几席,朝士见者,许为明代拓本, 庐老人跋于吟香室告年六十有七。钤印:卉荪、梁廷赓章、息
忽忽三十馀年。顷啸云八兄以旧藏见视,似不及吴本之芳郁, 庐老人、息庐寓目
然肥处有骨,瘦处有肉,亦近时不易得者,此记为吾粤金石
梁廷赓(1865-1933),号卉荪,祖籍德庆县,光绪二十三年
之著者,精品俱为邑人得之,原题以为子孙世宝,夫復奚疑。
考取拔贡生并被授职直隶州州判。著有《读经劄记》六卷、《读
辛未冬月元州伍铨萃跋于越秀山麓玉雁琴楼。钤印:伍铨萃
史劄记》八卷、《读子劄记》四卷、《中国文学源流》一卷、
读、士雅琴苑
《中国诗学源流》二卷、《盾鼻余谈》四卷、 《同风书院学约》
伍铨萃(1863-1932),字叔葆,广东新会人。光绪二十年(1894) 一卷、《德庆梁氏诗集汇存》十二卷等书。
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外官至湖北郧阳知府。精通医学,创办
后跋六:此碑在石室岩外石久泐损,佳拓殊不多觏。余家旧藏
广东广汉专门学校,任校长。
数本其佳者,先君携之入都,不知如何失落,今所存者日字国
后跋二:端州石室记明拓本。辛未冬日番禺张学华敬识。钤印: 字尚完好,其中残字与此亦略同,而拓工粗略碑脚澷漶犹在此
汉三 本之下。啸云八兄究心金石、尤工书法,搜求得此,信翰墨之
有缘也。壬申六月吴远基跋于根道核艺之室。钤印:吴远基
张学华(1863-1951),原名鸿杰,字汉三,号暗斋。广东番
禺人。光绪十六年(1890 年)三甲八名进士,散馆授检讨。 吴远基,广东高要(今肇庆市)人。出身书香门第,前清拔贡,
历官国史馆协修官、山西道监察御史、政务处行走、登州府知 历任曲周县知事,辛亥革命后从事工商业,其父吴桂丹为清末
府等。善行草。 进士,翰林院编修。
后跋三:此本墨色深厚,古香盎然,日字观国之国字以逰上遨 后跋七:记唐李邕撰,不著书者名氏。《集古录》以为笔迹似
字均未损旧拓也。参寥之寥,青浦王氏萃编误作慕,尤可纠正 张庭珪。潘耒《金石文字记补遗》以为庭珪长于八分,凡邕文
为之,欣赏不已。岁次重光協洽易月罗浮汪兆镛观拜记。钤印: 而庭珪书之者,皆八分,此则正书,恐未然也。而亦不类邕书 ,
汪兆镛印 王氏金石萃编亦略有所改 , 论究竟何人所书 , 世莫能明也。而
其字体精绝为粤中金石文字冠不止,吾邑罕有也。余每至石室
汪兆镛(1861-1939),字伯序,号憬吾。原籍浙江山阴,生
岩摩挲原刻流连弗置,而日久残缺漫灭多不可读,常欲求拓本
于广东番禺。清遗老,专研经史,是岭南著名学者、诗人,民
国时居澳门十三年,在学术上、文化上贡献甚大。1918 年曾
参与修纂《番禺县续志》。著有《微尚斋诗文集》《岭南画征
略》等。
后跋四:余家藏有端州石室记观国政门四字下缺四字,此本装
时为缺二字,其余残字与余家藏本亦仿佛重光协恰阳月坫。钤
印:?、?
桂坫 (1867-1958),字南屏,清末民初广东著名的方志学家。
桂坫早年入读广雅书院和学海堂。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
入翰林院,授检讨。曾任国史馆撰修官、浙江严州知府。民国
四年(1915)任广东通志馆总篆。桂坫继承儒林家学,著作宏
富,交游甚广。
后跋五:赏鉴家评论石室记以观国等字为定优劣,予旧藏拓本
(后跋六、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