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1 - 文津——中国书画
P. 131
此件郑板桥《江晴》为其自作诗,着意描写了伴随
着阵阵雷雨之声,沉重的乌云渐渐沉压下来,对岸
的群山峰峦逐渐被遮去,群山在雨雾之中渐渐消失
了。江雨初停,在云雾之中一抹夕阳穿过云隙,夕
阳半露照射在群山之上的望江楼,风吹雾散,此时
的望江楼就如同从雨雾之中降临一样。此诗的诗眼
即一个“晴”字,在“晴”与“疑”的对比下,江
上的初晴显得格外壮丽。郑燮通过夕阳初照之前与
之后的景象,表现了山川晴雨的奇特景致,从山川
晴雨的变化中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之美,两种情景
之下,寄托了郑燮厌弃阴暗、向往光明的情绪,通
过雨晴雨后两种的意象表达,将板桥先生对于清代
官场的腐朽黑暗映托出来。
郑板桥的书法以汉隶八分杂入楷、行、草,而独创“六
分半书”,人称“板桥书”, 影响极大。此件《江晴》
古意浓厚,奇崛潇洒,横斜疏放,愈不整齐,愈觉妍妙,
以藏锋内秀的线条、沉稳不激的行笔、奇正相生的
结体、平稳冲和的布局,表现宁静释怀的抒情之感,
须想江晴之妙境,据先辈之美词,令人悦心娱目。
后人赞誉其书有“秋风落叶”之感。
[出版物] [六分半书印]
086
郑板桥[1693-1765]书法《江晴》
立轴 水墨纸本
释文: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夕阳开一半,吐出望
江楼。
题识:板桥绝句,书寄高僧,贴古松流泉石屋中也。
钤印:六分半书、郑燮之印、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
士
出版:《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下册第1454页,第50号
“六分半书”,上海博物馆,1987年。
106×43cm 约 4.1 平尺
RMB: 300,000-500,000
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