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5 - 中国书画夜场
P. 245

葉藜青,名逸,號石林後人,江蘇蘇州人。實業家,曾師
           從趙叔孺,後為吳湖帆弟子,工山水,花鳥,富收藏。與王季
           遷、陸抑非、朱梅邨、徐邦達、俞子才等均為較早拜入梅景書
           屋者,葉曾在1943年3月與陸抑非、徐邦達、朱梅邨等人共同參
           加「梅景書屋同門書畫展」。
                                                              1931年梅景書屋師生合影,右三為葉藜青
               《洞庭東西山圖對卷》為陸儼少1951年應友人葉藜青之請所作,畫家先制《洞庭東山圖卷》(以下簡稱東山
           卷),描繪蘇州太湖洞庭東山勝景,復以青綠設色繪《洞庭西山圖卷》(以下簡稱西山卷),表現洞庭西山妙境。
           二卷共有劉旦宅題簽各一,程十髮、謝稚柳引首各一,徐邦達、劉旦宅、謝稚柳、啓功後跋共四則。需要特別說明
           的是,目前與青綠西山卷相配的劉旦宅題簽、程十髮引首、徐邦達後跋應為東山卷之附屬,而目前與東山卷裝於一
           處的劉旦宅題簽和謝稚柳引首、後跋則應與西山卷相配。據畫家在西山卷長題可知,繪制此雙卷之緣起,乃為葉藜
           青得明末名賢路振飛《唐內侍張承業傳》及釋澹歸《路公別傳》書法合卷,葉氏身為蘇州人士,仰慕家鄉先賢,故
           延請陸儼少繪制東山卷,繼而「援趙魏國故事」,仿照元代趙孟頫繪《東西兩洞庭圖》之舉又創作西山卷,故而東
           西山圖對卷合為一璧。
               太湖,古稱震澤、具區,其東南部有洞庭山,是洞庭東山、洞庭西山的統稱。洞庭東山,是延伸於太湖中的
           半島,相傳隋朝莫釐將軍曾居於此,故稱莫釐山,主峰莫釐峰。洞庭西山是太湖東南部的島嶼,位於東山的西北方
           向,與東山隔水相望,主峰縹緲峰為蘇南第一高峰。洞庭東、西兩山之景幾乎囊括了太湖的精華,自然景觀包括消
           夏灣、林屋洞、翠峰塢等,歷史人文古蹟則有法海寺、葑山寺、路文貞公墓、路文貞公祠、啓園等。

               東山卷兼取平遠、深遠二法,以自東南向西北的俯視角度描繪洞庭東山之景色。正中即為莫釐峰,其下為草
           木繁茂的法海坳,法海寺坐落坳中,數座殿宇半隱半現。一條公路自山中蜿蜒而出,路左側繪牌坊一座,坊後繪平
           台、圓冢,當為路文貞公墓之所在。畫面右下繪村舍幢幢,一人閑居其間,或喻指上款人葉藜青。山巒之後即為煙
           波浩渺的太湖,湖中眾多島嶼、山峰羅列其間,湖面舟行點點,高聳的山巒與微若米粒的舟船形成強烈的對比,凸
           顯出舟遠湖闊之境。
                                                                                                           元 吳鎮《洞庭漁隱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西山卷青綠設色,全以細筆繪就,精嚴整飭,迥異於東山卷前山後水的安排,西山卷取前水後山的佈局,前景
           繪消夏灣蜿蜒之狀,消夏灣傳說為吳王夫差避暑之處,「杳弱仙鄉,殆非人境」,不置一人,只繪空船十餘條,增
           益其「野渡無人舟自橫」之意境。水面以淡藍色微微罩染,營造出極為微妙的色彩變化,如時時相異的天光雲影映
           照在湖面上一般,精細而真實。水波紋則以淡色墨細細勾繪,無一筆懈怠處,亦無一筆板滯處,極為精心。遠處岸
           上,茂樹成叢,村舍連片,居中之山尖幾欲衝破畫面,此即為太湖第一高峰縹緲峰,雲嵐瀰漫,縈繞其間,畫家以
           留白繪雲氣,增加縹緲峰「縹緲」之態,同時深化了畫面的層次,使得山愈遠,景愈深。

               1950年代,畫家已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風格,進入其藝術成熟時期。1951年所作的《洞庭東西山圖對卷》,當之
           無愧為陸儼少藝術成熟期之代表作。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此卷以合璧對卷的形式,分別展示了陸儼少藝術盛期的
           兩種風貌—即以東山卷為代表的收放自如的陸氏典型山水與以西山卷為代表的縝密娟秀的陸氏青綠山水。青綠一
           卷尤為難能可貴,因陸儼少作畫重視「色不掩筆」,故青綠作品不多。他的青綠是「吸取敦煌以及唐畫勾線,參
           以趙孟頫、錢舜舉法成之,即在青綠設色中也突出線條。劉海粟一見大為賞識,謂可作宋畫看。」因此,西山卷
           更接近小青綠的處理方式,顯得明淨清雅,若有書卷氣流溢其間。同時畫面中基本只用綠、赭二色,形成精細整
                                                                                                           元  趙孟頫  《洞庭東山
           潔的視覺感受。                                                                                         圖》,上海博物館藏.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