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中国书画夜场
P. 54

2514







               林風眠  1900-1991  藍衣仕女

               Lin Fengmian  Lady in  Blue
                                                                                                1981年羅孚與傅聰在林風眠香港寓所
               鏡框  布面油畫
               with framed; oil on canvas
                          1
                                1
               79×79 cm. 31  /8×31  /8 in. 约5.6平尺
               RMB: 1,200,000-1,500,000

               【題識】林風眠。

               【說明】現藏家1980年代早期經羅孚介紹購自林風眠本人。羅孚(b.1921)原名羅承勳,筆名絲韋,廣西桂林
                      人,1948年春去港,任職於《大公報》等地,系香港現代著名報人,曾與金庸同事多年。羅孚與林風
                      眠亦為故交,過從甚密。


























                   有人說中國美術史將來一定會這樣寫:林風眠以前的中國畫和林風眠以後的中國畫……作為一個革新家的林風
               眠,不僅瞭解宋元,更要深究漢唐,以及廣大的中國民間藝術,熟悉整個人類文化的演進,然後從人的根本上尋出
               創造的動機,表現的法則,最後才綜合中西之長,而決定如何下筆。林風眠首先在繪畫思想上拓開了境界與視野,
               把自己放進人類文化史上的大流中,超越了狹隘的中國地方性的藝術觀。林風眠在中國畫的新領域內,獨自衝向了
               一個高峰,把所有的人拋得遠遠的。他顯得奇異、分離、像一個巨人,便同道者無法與他並列,無法企及。林風眠
               孤獨奮鬥了一生,他沒有受到溫暖家庭的幸福,他過著孤單而簡樸的生活,伴著他的唯有他的藝術,他的夢幻。他
               的理念之光點燃了他生命的火焰,照亮著古老的中國,把漠唐偉大的精神復活起來,以現代的風姿,以他個人人格
               化的筆意,展示給我們。他拓開了水墨畫的領域,把古老的筆墨賦予新意,一心為國畫打開一條寬廣的道路。
                   林風眠繪畫的中西結合就是以中國的韻律感為骨幹,畫面中"形"的變化轉折服從"韻律"的指揮,一如聲腔決定
               吐字發音的短長。

                   他的畫幅多方形,畫中內涵多圓形,圓中有銳,寓俏於拙,這是林風眠畫面迷人的重要表現手法之一。

                   他的大部分作品是緊繁咬住黑白的,為突出畫面的黑白主宰,其他部分便於工作運用各種手法組織起供奉作品
               的中間調。林風眠也常將油畫中光影的閃爍與色彩的華麗移植進宣紙中。

                                               —《改革中國畫的先驅者》,作者席德進,發表於《林風眠繪畫集》。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