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1 - 中国书画夜场
P. 251

在近現代中國書畫史上,作為「後海派」的代表畫                    的一代巨匠,其地位與影響力沒有人能與之相比。吳昌
                       家,一代宗師吳昌碩的光芒無疑是最為耀眼的。而「海                     碩及吳門一派的書畫家成為上海和中國畫壇的主流,形
                       上畫派」這個同上海 1843 年開埠以後一起成長起來的                  成「家家昌碩,人人缶翁」的局面如果說吳昌碩是我國
                       畫派給當時充盈著陳詞濫調的清末畫壇帶來一絲清新的                     文人畫的最後一個高峰,此套屏風則是這座高峰上最奪
                       「海風」。吳昌碩在五十五歲以前的繪畫藝術是廣泛涉                     目的風景之一。
                       獵、不斷學習、轉益多師的孕育時期。從五十五歲左右
                                                                       1891年,被譽為「日本近代書道之父」的日下部鳴
                       開始,他的繪畫藝術進入了昇華創造階段,同時仍然不
                                                                    鶴,遠渡重洋來到蘇州拜會吳昌碩。儘管吳昌碩要小他
                       斷向前人和同時代人不斷學習借鑒,在五十六歲做了一
                                                                    六歲,但鳴鶴相當敬佩吳昌碩的功力。他自謙浪得「東
                       月安東縣令後徹底放棄入世濟世的想法,全身心投入藝
                                                                    海書聖」虛名,贊譽吳昌碩堪比唐代草聖張旭。兩位相
                       術創作中,到六十歲時,開始自定潤格鬻畫。吳昌碩是
                                                                    差六歲的藝術家的交流譜寫了一段藝壇佳話。歸國後,
                       大器晚成的典範,但他也是早慧的,他的大器晚成是厚
                                                                    日下部鳴鶴向學生和朋友大力推崇吳昌碩藝術,成為缶
                       積薄發是比旁人更長的鋪墊。在吳昌碩的晚年,隨著西
                                                                    墨東游傳播第一人。之後的百餘年間,鳴鶴學生河井荃
                       方文化和教育體制的挑戰,和受西方文化影響的新文化
                                                                    廬等日本知名書畫名家更是來到中國各地和西泠印社,
                       運動的衝擊,傳統藝術的基礎動搖了,吳昌碩繼續實踐
                                                                    追尋吳昌碩的腳步,鑽研中國金石之學。
                       傳統繪畫被賦予了一種更為公眾的甚至民族的特性,吳
                                                                       吳昌碩的藝術贏得了眾多日本藏家的青睞。日本
                       昌碩的金石氣可以看作中國文人畫傳統的最後的榮光。
                                                                    上流社會的紳士名流紛紛向吳昌碩求書畫求刻印,日本
                       在中國新舊文化交替的歷史背景下,吳昌碩是對傳統中
                                                                    上流階層多以擁有一幅吳昌碩的墨寶為傲。再加上西泠
                       國文化的繼承和創新的關鍵人物,是金石畫風從晚清過
                                                                    印社的影響,百年來日本書法界對吳的藝術可謂推崇備
                       渡到民國的主要繼承者,也是近現代中國藝壇承前啓後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