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4 - 中国书画夜场
P. 244

2559







               黃賓虹  1865-1955  朱砂七言聯

               Huang Binhong  Seven-character Calligraphic Couplet

               立軸  朱砂墨紙  1952年作
               hanging scroll;
                                1
               127×21 cm.×2  50×8  /4 in.×2  约2.4平尺(每幅)
               RMB: 600,000-800,000


               【題識】駒影日輪寶白璧,龍文星劍鑄精金。釋文:駒影日輪寶白璧,龍文星劍鑄黃金十四字,家楨先生出示

                      新購朱砂,余試之成此聯,壬辰賓虹年八十有九,集古文字並書。
               【印文】賓虹之印、賓虹草堂




















                   此聯稀見,一為朱砂寫就,二在創作時乃賓翁筆墨圓融之臻化階段(約1951年之後),十數年間所遇,僅此一件。
                   如是幅題跋所述,地位當如時年八十九歲的賓翁,遇友人新得朱砂墨也如大事一般,特書聯並題長跋記之,是
               為創作而非應酬,以示珍重。同時期、同內容的集古字聯浙江省博物館館藏紙本水墨亦有一件。

                   1951年黃賓虹已經88歲高齡,且患有嚴重的白內障,寫字畫畫時視力模糊,但創作精力卻十分旺盛,無論山水
               花鳥還是書法,似乎都進入了衰年變法的黃金期。此聯一改之前瘦長規整的結體,寬博自然,大小錯落,結體疏密
               得宜,縱橫奇宕之氣。遲澀鈍進用筆明顯借鑒山水畫法,字裡行間瀰漫散淡勁爽之韻。

                   黃賓虹研究,多基於其畫家身份而闡發,但鈎沈史蹟,黃賓虹在金石學、古文字、璽印鑒藏等古典學術思想體
               系的成就更為深遠,可謂「志存述古,初求識字,究極丹青」。以此為根基,加之黃賓虹「民學」「內美」之審美
               理念,其篆書藝術淹雅藴藉、早在1936年,黃賓虹就自言:「吾嘗以山水作字,而以字作畫。」「吾以此知字之布
               白,當有顧盼,當有趨向,當寓齊與不齊,寓不齊於齊。」黃賓虹將一生筆墨的探索,歸納為「五筆七墨」,簡言
               之,「五筆」即強調用之「平」「留」「圓」「重」「變」,「七墨」即「濃」「淡」「破」「積」「潑」「焦」
               「宿」七種墨法的探索與體會。「五筆七墨」既是其一生繪畫藝術的獨到之探索,也是其獨特書法風格境界的技法
               載體。朱砂不溶於水,書寫難度大,較難掌握運筆,是聯中,雖「焦」墨法因材料所囿並不能淋灕盡致的表現,但
               仍能從字裡行間的「平」「留」「重」「變」筆法與「濃」「淡」「宿」墨法的大膽巧妙運用,看到一種近樸茂散
               淡、渾厚華滋的奇妙境界。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書法史上雖有明啓禎年間行草名家運用「宿墨法」之先驅,然用於三代吉金篆籀書法創作
               的,黃賓虹獨秀於書史。至此之際的黃賓虹人書俱老,已臻人書合一之境界,老筆紛披,氤氳絢爛,樸實雍容,圓                                        黃賓虹《篆書七言聯》紙本  縱
                                                                                                         八四·五釐米   橫二一·五釐
               融無礙,完全進入了「無意於佳乃佳」之化境。是幅堪稱其晚年書法創作巔峰時期之神品。                                                  米 一九五二年作 浙江省博物館藏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